[发明专利]水管泄漏检测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90030.1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14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陈志鹏;王振国;杜耀东;陈岑凯;沈哲;夏恩亮;王京升;周忠秋;乔思豫;姚明奇;刘慧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门核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G01K11/32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杨震 |
地址: | 31711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管 泄漏 检测 方法 装置 | ||
1.一种水管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水管对应的测温光缆上传的历史温度数据,并获取所述历史温度数据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属性包括历史温度数据对应的坐标位置以及水管的进水周期;
结合所述进水周期,分析各个坐标位置的历史温度数据,得到所述坐标位置对应的响应特性值,并根据所述响应特性值确定所述坐标位置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所述响应特性值为所述水管进水时,所述坐标位置的温度变化系数;
接收所述测温光缆的实时温度数据,当所述实时温度数据不处于所述温度变化范围内时,确定对应的异常坐标位置,并获取所述异常坐标位置对应的外界环境因素,检测所述外界环境因素是否为异常环境因素;
当所述外界环境因素不为异常环境因素时,输出所述异常坐标位置发生水管泄漏的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实时温度数据对应的标定位置,获取所述标定位置对应的外界温度,根据所述外界温度确定对应的误差温度值;
通过所述误差温度值对所述实时温度数据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修正温度,判断所述修正温度是否在所述温度变化范围内;
当所述修正温度不在所述温度变化范围内时,判定所述实时温度数据不处于所述温度变化范围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进水周期,分析各个坐标位置的历史温度数据,得到所述坐标位置对应的响应特性值,包括:
获取所述坐标位置离进水口的距离;
结合进水周期,以及所述坐标位置离进水口的距离,分析各个坐标位置的历史温度数据,得到所述坐标位置对应的响应特性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所述进水周期,分析各个坐标位置的历史温度数据,得到所述坐标位置对应的响应特性值,包括:
获取所述坐标位置离出水口的距离;
结合进水周期,以及所述坐标位置离出水口的距离,分析各个坐标位置的历史温度数据,得到所述坐标位置对应的响应特性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所述外界环境因素是否为异常环境因素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外界环境因素为异常环境因素时,输出所述异常坐标位置温度异常的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管泄漏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常环境因素,包括:
异常高温天气、异常低温天气、异常降雨天气、异常下雪天气。
7.一种水管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水管对应的测温光缆上传的历史温度数据,并获取所述历史温度数据的数据属性,所述数据属性包括历史温度数据对应的坐标位置以及水管的进水周期;
分析模块,用于结合所述进水周期,分析各个坐标位置的历史温度数据,得到所述坐标位置对应的响应特性值,并根据所述响应特性值确定所述坐标位置对应的温度变化范围,所述响应特性值为所述水管进水时,所述坐标位置的温度变化系数;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测温光缆的实时温度数据,当所述实时温度数据不处于所述温度变化范围内时,确定对应的异常坐标位置,并获取所述异常坐标位置对应的外界环境因素,检测所述外界环境因素是否为异常环境因素;
输出模块,用于当所述外界环境因素不为异常环境因素时,输出所述异常坐标位置发生水管泄漏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水管泄漏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确定所述实时温度数据对应的标定位置,获取所述标定位置对应的外界温度,根据所述外界温度确定对应的误差温度值;
修正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误差温度值对所述实时温度数据进行修正,得到修正后的修正温度,判断所述修正温度是否在所述温度变化范围内;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修正温度不在所述温度变化范围内时,判定所述实时温度数据不处于所述温度变化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门核电有限公司,未经三门核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03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