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凝胶注模坯体液相干燥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9743.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49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俣荃;李飞;江彬彬;江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炻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1/24 | 分类号: | 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地址: | 215334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凝胶 注模坯 体液 相干 装置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凝胶注模坯体液相干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纯水罐,干燥剂罐,混合罐,干燥室,回收罐和控制器。其中,纯水罐通过第一计量阀与混合罐相连,干燥剂罐通过第二计量阀与混合罐相连,混合罐通过第一可控开关阀与干燥室的一端相连;干燥室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可控开关阀与回收罐相连;回收罐通过第三可控开关阀与干燥剂罐相连。该装置的特色在于可以通过控制饱合干燥剂液(或纯干燥剂液)与纯水的混合比例,来精准控制干燥室中干燥液的浓度;通过定期置换,可控制干燥室中干燥液浓度的均匀性。该装置同时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并且干燥剂可循环使用,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凝胶注模坯体液相干燥的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陶瓷材料装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的水基凝胶注模成型是将单体和交联剂添加到陶瓷浆料中,在加热、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等的条件下,使单体产生交联,将粉末固化成坯体,再经烧结制成陶瓷。
采用水基凝胶注模制成的陶瓷坯体,坯体中一般含有(10~25)wt%的水,在烧结前需要先对坯体进行干燥。由于该工艺制备的坯体非常致密,在干燥过程中极易出现变形和开裂,通常需要在高湿低温的环境下进行缓慢干燥,不仅耗时耗能,而且也无法完全避免坯体的变形和开裂。
研究表明,采用液相干燥,也即将坯体放置在用酒精、PEG、丙酮等配制成的干燥液中,可以实现无变形和无开裂的均匀干燥。液相干燥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干燥液和坯体中含水率的差异,将坯体中的水置换或吸出。与采用高湿低温的环境干燥相比,液相干燥具有干燥均匀、操作简单、干燥效果好等优点。
影响液相干燥效果的关键因素是干燥剂的浓度控制和均匀性的控制。干燥剂浓度过低,干燥速度慢,浓度过高,坯体易过快失水而产生开裂。在坯体干燥过程中,由于产生了水置换,导致靠近坯体的干燥液浓度降低,对于复杂结构坯体例如具有内孔的坯体,难以通过搅拌来保证干燥液浓度的均匀性,干燥液浓度的不均匀易导致坯体产生变形,因此,控制干燥剂的浓度以及浓度的均匀性,是保证液相干燥成功的前提。
现阶段坯体干燥时,由于干燥液的浓度难以快速在线检测,为了保证干燥液的浓度及均匀性,往往需要定期将干燥液放出,搅拌均匀后,采用测试密度或沸点等方法,得到干燥液当前的浓度,然后根据当前浓度,确定并添加干燥剂,混合均匀后,再将坯体放入。由于采用测试密度或沸点等方法来确定干燥液的浓度,采用上述方法来进行液相干燥时,浓度及均匀性控制存在较大的误差,另外也存在操作繁琐,缺乏相应的自动化装置等问题。因此,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凝胶注模坯体液相干燥的装置,采用该装置,可以实现干燥液浓度的精确控制、不同浓度干燥液配制以及自动切换等功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凝胶注模坯体液相干燥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纯水罐,干燥剂罐,混合罐,干燥室,回收罐和控制器;其中,纯水罐通过第一计量阀与混合罐相连,干燥剂罐通过第二计量阀与混合罐相连,混合罐通过第一可控开关阀与干燥室的一端相连;干燥室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可控开关阀与回收罐相连;回收罐通过第三可控开关阀与干燥剂罐相连。该技术方案可以精准控制干燥液的浓度及均匀性;有结构简单,造价低等优点,并且干燥剂循环使用,总成本较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第一计量阀、第二计量阀、第一可控开关阀、第二可控开关阀以及第三可控开关阀均通过控制器进行控制,便于精确控制。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干燥剂罐和混合罐中均带有常规搅拌装置,并与控制器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回收罐带有常规溶液蒸馏回收装置,并与控制器相连。
一种用于凝胶注模坯体液相干燥的装置进行液相干燥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炻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炻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97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