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续型电缆除雪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8803.2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5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石绘;李宗璟;张任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黄靖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电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型电缆除雪装置,包括除雪模块、运动模块、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运动模块用于将整个装置安装于电缆上且带动机构在电缆上运动、除雪;除雪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运动模块上,除雪模块包裹住电缆在运动模块的驱动下沿电缆轴向运动对电缆表面进行除雪;转换模块驱动运动模块在电缆上进行越障;控制模块对越障类型进行识别,发出转换模块所需运动命令,控制运动模块、除雪模块、转换模块各电器件工作启停。本发明主要针对长距离高压分裂导线,多用于跨江和山区等场合,可以及时除雪,防止积雪量堆积,使得积雪融化后电缆进一步结冰,造成更大的危害与损失,同时,本发明既保证了除雪效率,也规避其他清除电缆冰雪方法的弊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缆除雪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续型电缆除雪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迅猛,电网覆盖面积较大,部分线路穿越的地理环境也十分复杂。电缆为可以进行传输电能、信号和实现电磁转化的功能线材产品,是供电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寒冷冰雪天气会使电线积雪结冰,使得电缆扭曲。冰雪负载过重或冰雪附着导致电缆保护层老化,极大地影响了电缆使用寿命,甚至导致电缆保护层脆性过大而发生断裂,这不仅对安全输电有极大影响,严重时还可能造成电线毁损、塔架倒塌等,导致大面积停电等问题,给人民生活和生产过程造成不良影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目前存在的三种电缆表面清除方式:人工除雪法、电流加热法和机器人除冰法,均存在一定弊端。人工除雪法针对电缆上的积雪。清理人员直接固定于电线杆顶部或位于电线杆下方,使用敲打法对电缆进行物理除雪。对作业人员而言,此方法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供电系统周围具有强电场,长时间居于强电场附近,人体会受到电磁辐射的危害。另外,特定的除雪时间同时也限制了清理效率。电流加热法针对雪层和冰层,对加热器械结构有一定要求,加热本身对电缆外部的保护层也有一定影响。电缆加热融化法发热效率较低,大都需要30min以上的工作时间,除雪效果一般且成本较高。机器人除雪主要针对冰层,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解决相关问题的自动除雪机器,一些研究中的机器人或自主处理机器普遍由于体积过大、成本较高、运动灵活性较差,电缆适应性较差,无法通用其他电缆等问题,无法进入市场。
电力传输过程中,我国多采用分裂导线的架设方式,此过程需要使用阻尼间隔棒,以降低分裂导线微风振动或次档距振荡。一般我国110kV以上输电线采用四分裂导线。阻尼间隔棒的间距设置大约为20米。现有的机器人除冰方案中,几乎没有考虑阻尼间隔棒的障碍影响,容易导致装置运行过程卡顿,需要人工进行调整,存在一定弊端。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连续型电缆除雪装置,针对长距离高压分裂导线,多用于跨江和山区等场合,本发明可以及时除雪,防止积雪量堆积,且可以跨越障碍连续对电缆进行除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连续型电缆除雪装置,包括除雪模块、运动模块、转换模块和控制模块;
其中,所述运动模块用于将整个装置安装于电缆上且带动机构在电缆上运动、除雪;
所述除雪模块固定安装在所述运动模块上,所述除雪模块包裹住电缆在所述运动模块的驱动下沿电缆轴向运动对电缆表面进行除雪;
所述转换模块驱动所述运动模块在所述电缆上进行越障;
所述控制模块对越障类型进行识别,发出转换模块所需运动命令,控制所述运动模块、除雪模块、转换模块各电器件工作启停。
进一步地,所述除雪模块包括底座、套筒、四分之一除雪环、二分之一除雪环;
所述套筒与底座主体一体化,套筒为圆环状结构,其一内侧固定连接二分之一除雪环,两个所述四分之一除雪环相对设置并与除雪环开合结构连接,所述除雪环开合结构驱动两个所述四分之一除雪环同时相向或背向运动以使二分之一除雪环进行开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88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