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红薯储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88565.5 | 申请日: | 2021-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5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杨数强;刘毅科;牛飞;马洪涛;杨智杰;郭富立;李明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师范学院 |
| 主分类号: | G05D27/02 | 分类号: | G05D27/02;A01F2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盛君梅 |
| 地址: | 471934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薯 储藏 系统 及其 控制 方法 计算机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适用于红薯储存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红薯储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一种红薯储藏系统,所述红薯储藏系统包括:多个单元窖,分布于甬道周围;所述单元窖用于储存红薯;流动式智能热源,获取所述单元窖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据,将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在设定范围之内,为红薯提供愈合伤口所需的环境;中央控制模块,与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通信,设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范围。通过流动式智能热源控制红薯窖达到高温愈合伤口所需要的温湿度条件。本发明通过流动式智能热源和中央控制模块实现红薯伤口愈合及储藏,控制过程更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红薯储存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红薯储藏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甘薯在收获及入窖过程中容易受到损伤,对于干率低及可溶性糖含量高的品种受伤后愈合较慢,容易受到杂菌的感染而出现软腐和黑斑病。目前比较有效的办法是采用高温愈合处理,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坏烂。
在我国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广泛推广高温大屋窖,在集体化时期达到鼎盛,有效的控制了个桉树黑斑病的蔓延。高温愈合的具体做法是在甘薯收获2~3天内采用燃煤火道、燃油热风机、电加热等方法将薯窖均匀加热至35~38°,相对湿度达到85%,保持3~4天促进伤口愈合,然后尽快将温度降至12~13°。愈合过程中要注意用鼓风机强制空气流动,尽量温度均匀上升,避免局部高温伤害薯块。对于在雨季收获的甘薯进行高温处理可促进薯块的呼吸作用,释放出过多的水分,提高耐储性。
传统方式是待红薯全部入窖后,进行高温愈合处理,但大型的红薯窖,红薯的收获、入库过程较长,不可能等到所有红薯入库后再进行高温愈合处理。对于窖内温湿度的控制,传统加热方式全凭经验,对窖内维护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控制过程缺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薯储藏系统,旨在解决红薯储藏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化不足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红薯储藏系统,所述红薯储藏系统包括:
多个单元窖,分布于甬道周围;所述单元窖用于储存红薯;
流动式智能热源,获取所述单元窖内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数据,将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在设定范围之内,为红薯提供愈合伤口所需的环境;
中央控制模块,与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通信,设定温度和相对湿度的控制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中央控制模块,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监测红薯进入单元窖完毕;
向流动式智能热源发送无线信号,启动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用于愈合红薯伤口;
待所述流动式智能热源与所述信息单元断开连接,接入所述信息单元接口,监测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并控制供暖模块接口,为所述单元窖提供日常储藏所需的热量。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红薯储藏系统的控制方法,应用于流动式智能热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移动至单元窖前,接入信息单元接口;
接收由中央控制模块设定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控制范围的信息;所述控制范围包括第一温湿度范围和第二温湿度范围;
采集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数据,使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一温湿度范围内,用于愈合红薯的伤口;
降低控制温度,使所述单元窖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维持在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内;所述第二温湿度范围为日常存储红薯的温度范围;
断开所述信息单元接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师范学院,未经洛阳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85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