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透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8016.8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7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宇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徐世俊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透镜 背光 模组 以及 显示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该光学透镜包括第一透镜段以及第二透镜段,第一透镜段上形成有凹槽,凹槽的槽壁形成第一出光面,第一透镜段的周缘形成第二出光面,第一出光面、第二出光面均以光学透镜的光轴对称分布;第二透镜段与第一透镜段连接,第二透镜段的周缘形成第三出光面,第三出光面以光轴对称分布;其中,与光轴成第一角度的光线在第一出光面进行反射,与光轴成第二角度的光线在第二出光面进行反射并透过第一出光面,与光轴成第三角度的光线透过第三出光面,第二角度大于第一角度且小于第三角度。该光学透镜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不均匀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Light-Emittingdiode,Mini LED)背光模组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显示装置轻薄化的追求,对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opticaldistance,OD)的要求逐渐变高,即需要更小的OD才能满足需求,以实现产品轻薄化。
但是当OD保持在最小的情况下,由于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易集中,导致出光不均匀,甚至会聚光线,从而形成一个难以消除的亮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MiniLED芯片发出的光线不均匀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学透镜,包括:
第一透镜段,所述第一透镜段上形成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形成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一透镜段的周缘形成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出光面均以所述光学透镜的光轴对称分布;
第二透镜段,与所述第一透镜段连接,所述第二透镜段的周缘形成第三出光面,所述第三出光面以所述光轴对称分布;
其中,与所述光轴成第一角度的光线在所述第一出光面进行反射,与所述光轴成第二角度的光线在所述第二出光面进行反射并透过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光轴成第三角度的光线透过所述第三出光面,所述第二角度大于所述第一角度且小于所述第三角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为“V”字形,所述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透镜段远离所述第二透镜段的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光面与所述光轴的最大夹角小于45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三出光面相交于一交界线,所述第二透镜段包括远离所述第一透镜段的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光轴相交于一交点,所述第一透镜段的全反射的临界角为θ,所述交点与所述交界线上任意一点的连线与所述光轴的夹角为α,其中,α90°—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出光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曲面、第二曲面以及第三曲面,所述第一曲面与所述第二出光面相交,所述第一曲面任意一点的曲率、所述第三曲面任意一点的曲率均小于所述第二曲面任意一点的曲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透镜通过单层模压工艺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透镜段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透镜段的直径。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基板以及上述光学透镜,所述光学透镜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背光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惠州视维新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80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