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7201.5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59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陈首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刘洁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气管 插管 过程 中的 口腔 撑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转轴,两个连接杆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延长杆,第二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二延长杆,两根延长杆的自由端均连接有牙套,两个连接杆的下端之间设有回位弹簧,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尺,限位尺上开设有贯穿前后两侧的通槽。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对所有行气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进行更好地暴露和保护,方便操作者更顺利的置入喉镜,保护有牙齿松动或假牙患者的牙齿脱落或断裂;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患者口腔,减少污染,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以及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
背景技术
全麻即全身麻醉的意思,是目前最常见的麻醉方式。其主要是经呼吸道吸入或者是经静脉注入麻醉药物以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患者神志消失,全身痛觉消失,和骨骼肌肌肉松弛的一种麻醉方法。全麻以后,患者不能自主呼吸,需将气管导管插入到气管内,连接呼吸机,用呼吸机辅助代替自主呼吸。
在气管插管的过程中需要麻醉医生打开患者的口腔,置入喉镜,暴露声门,插入气管导管。打开口腔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医生的拇指和示指直接撑开上下牙齿。因此,医生就会直接与患者的牙齿,唾液甚至口腔里的血渍接触,接下来喉镜柄上、麻醉机上、监护仪上,电脑上以及手术室其它地方都可能随着麻醉医生的活动沾上患者的体液,从而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以及患者的交叉感染。目前尚没有专门为气管插管设计的口腔撑开器,而现有的撑开器主要通过手持撑开器进行撑开口腔,首先操作不方便,可能反而会妨碍喉镜的置入,再者硬度大,会对牙齿松动或者假牙患者造成牙齿脱落或者断裂的风险。本发明专门为麻醉医生气管插管设计,不仅可以撑开口腔,帮助挑起患者舌头,引导喉镜的置入更顺畅,同时还可避免麻醉医生直接接触患者口腔,降低感染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能方便操作者更顺利的置入喉镜,对于有牙齿松动或有假牙的患者,能避免牙齿脱落或断裂;还能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患者口腔,从而减少麻醉环境的污染,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以及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气管插管过程中的口腔撑开器,包括一对对称设置的八字形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两个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一转轴,两个连接杆绕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延长杆,所述第一延长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牙套,两个连接杆的下端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有限位尺,所述限位尺上开设有贯穿前后两侧的通槽,所述通槽的一侧设有限位齿,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侧设有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置于通槽中,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止回弹簧,所述止回弹簧的自由端与限位尺的上侧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医护人员先将撑开器置于患者上下牙之间,并让患者的上下牙齿分别咬住两个牙套。待完成麻醉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同时用手用力握柱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下端,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后端相互靠近,此时前端会相互分离,撑开口腔,同时在止回弹簧的作用下,限位齿永远紧靠限位柱,限位柱会沿限位齿的边缘滑动,当确定好撑开的角度后,放开连接杆限位柱自动嵌入限位齿之间的间隙中,防止两根连接杆的下端在回位弹簧的作用下相互原理,以此方便操作者不再需要时刻操作撑开器,能更顺利的置入喉镜,还能避免操作者直接接触患者口腔,从而减少麻醉环境的污染,降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以及减少医院内感染发生率。
优选地,所述牙套采用硅胶材质制成,所述牙套常规状态下为弧形,所述牙套的一侧沿轴向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截面为梯形,所述凹槽内粘接有海绵。
硅胶材质有一定的硬度和可塑性,能对不同的患者的牙齿进行支撑,同时采用梯形凹槽,在患者牙齿嵌入凹槽中时,能防止牙齿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未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72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