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6607.1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吴迪高;叶林杰;宁英杰;蔡小军;马铭宇;蔡佳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4C5/10;E04B1/98 |
代理公司: | 杭州派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14 | 代理人: | 郭薇 |
地址: | 3114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密度 聚乙烯 预应力 混凝土 波纹管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塑料内管(1)、螺旋缠绕固定于所述塑料内管(1)上的塑料板带(2)、一对分别设置于所述塑料板带(2)两侧并相互搭接的搭接带、V字形的缓冲带(3)、包裹于所述缓冲带(3)外的钢带(4)、包覆于所述塑料板带(2)和钢带(4)外的波纹带(5),所述缓冲带(3)按照V字形开口朝向这对搭接带的方式螺旋缠绕于所述塑料板带(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带分别设置为内搭接部(21)和外搭接部(22),所述内搭接部(21)的外壁开设有倒刺型凹槽(211),所述外搭接部(22)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倒刺型凹槽(211)配合的反倒刺型凸槽(2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带(3)由柔性弹性体组成,且所述缓冲带(3)的表面均匀涂覆有由润滑油组成的润滑涂层(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带(3)的外壁开设有一对直角槽(31),这对直角槽(31)之间形成与所述钢带(4)紧密抵触的抵接块(32),所述抵接块(32)与所述钢带(4)的抵触面设置为弧形外凸的半圆面;所述缓冲带(3)的内壁设置为台阶面,所述台阶面靠近所述抵接块(32)的周向侧壁设置为弧形外凸的半圆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带(4)的侧边向外倾斜弯折、并形成翻边(41),所述塑料板带(2)上设置有一对弯折带(23),所述弯折带(23)与塑料板带(2)之间的夹角为15-75°;这对弯折带(23)扣合于所述钢带(4)两侧的翻边(41)上,所述翻边(41)抵触于所述塑料板带(2)和弯折带(23)的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带(5)包括包裹于所述钢带(4)和弯折带(23)上的包覆带(51)、涂覆于所述塑料板带(2)和包覆带(51)的外侧表面的粘结树脂层(52),所述粘结树脂层(52)的横截面呈T字型。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高密度聚乙烯母粒经过模具挤出、冷却成型、定长切割处理,得到塑料内管(1)、带有弯折部和搭接带的塑料板带(2)、以及包覆带(51);
S2 先在所述S1得到的塑料内管(1)表面均匀涂覆一层0.1-0.2mm厚的粘结树脂,再将塑料板带(2)螺旋缠绕并粘结固定于塑料内管(1)上,并使搭接带之间相互搭接配合,得到预制品A;
S3 将缓冲带(3)和所述S1得到的包覆带(51)分别安装于钢带(4)的内外两侧,得到螺旋状的预制品B;
S4 先将所述S3得到的预制品B螺旋缠绕于所述S2得到的预制品A上,并使缓冲带(3)的开口朝向搭接带,再用粘结树脂涂覆于塑料板带(2)和包覆带(51)的外侧表面,得到波纹管。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高密度聚乙烯预应力混凝土用波纹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预先取经过破碎清洗的90-110份再生高密度聚乙烯、10-25份云母粉、2-4份聚乙烯蜡和1-3份硅烷偶联剂,投入混料机中混合12-14min,转速800-900r/min,温度90-100℃;再依次投入4-6份气相三氧化二铝、2-5份光稳定剂、1-5份抗氧化剂、10-25份色母,混合18-20min,转速1000-1100r/min,温度130-150℃;然后控制混料机在1min内转速匀速降低至230-240 r/min,继续混合2-3min,最后冷却至50-60℃,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制粒,得到所述高密度聚乙烯母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交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660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