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波纹管表面处理酸溶液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6204.7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夏新华;宁英杰;杨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交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06 | 分类号: | C23G1/06;C23G1/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派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414 | 代理人: | 郭薇 |
地址: | 31140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波纹管 表面 处理 溶液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金属波纹管表面处理酸溶液,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盐酸10‑25份,硝酸10‑25份,聚乙二醇0.10‑0.20份,过氧化物0.30‑0.64份,再生剂0.10‑0.20份,络合剂0.80‑1.20份,咪唑啉类缓蚀剂0.09‑0.13份,多功能助剂2.00‑4.00份,加水至100份。本发明采用盐酸‑硝酸‑再生剂‑络合剂建立酸洗体系,直接消除了原先含氢氟酸的酸洗液不安全的问题,并辅以过氧化物、咪唑啉类缓蚀剂和多功能助剂调节酸溶液腐蚀量,使得工件氧化皮的消蚀度可控,以便于将腐蚀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了提高酸洗质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波纹管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金属波纹管表面处理酸溶液。
背景技术
金属波纹管是指镀锌或不镀锌低碳钢带螺旋折叠咬口制成、并用于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预留孔的金属管。传统金属波纹管的耐沾污、耐腐蚀等性能较差,现主要采用表面处理的方式提高其表面性能。
目前,金属波纹管进行表面处理的酸溶液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盐酸-硫酸溶液,其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二者都是强酸,对金属波纹管的消蚀极快,容易对其氧化皮产生过腐蚀的情况,金属波纹管的酸洗质量难以保证;2)硝酸-氢氟酸溶液,这类酸洗液对氧化皮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和一定的松动能力,对基体的腐蚀性较微弱,容易控制金属波纹管的消蚀度,且酸洗后的表面的残渣较少,但是氢氟酸易挥发,并对人体有很强的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不利于安全稳定生产。
因此,现有的酸溶液存在着消蚀度难以控制、酸性介质不安全的问题,现亟需优化酸溶液的配方,在兼顾酸洗质量的同时,降低酸性介质对人体的损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金属波纹管表面处理酸溶液,其具有提高酸洗质量、安全生产的优点。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金属波纹管表面处理酸溶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盐酸10-25份,硝酸10-25份,聚乙二醇0.10-0.20份,过氧化物0.30-0.64份,再生剂0.10-0.20份,络合剂0.80-1.20份,咪唑啉类缓蚀剂0.09-0.13份,多功能助剂2.00-4.00份,加水至100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酸洗过程中,在再生剂维持足够的酸根离子含量的基础上,盐酸电解形成的氯离子可吸附在工件的氧化皮上,由于其半径较小,很容易穿透氧化皮产生强烈的离子导电,使氧化皮遭到破坏,促进酸洗效率;然后聚乙二醇通过微电子的力量集结随机扩散的氢原子,以激发活性氢原子的功效,有利于氢离子渗透到氧化皮内,加快氧化皮的溶解速率;与此同时,通过引入硝酸/络合剂二次处理工件氧化皮,可获得较为光亮的外表,有利于提高酸洗质量;另外,通过添加咪唑啉类缓蚀剂和多功能助剂的方式,能有效避免过酸洗、过腐蚀的现象发生,进而使工件的消蚀度可控,以获得更佳的酸洗质量;最后,通过过氧化物调节酸洗液的电极电势,以在工件氧化皮清除后期,钝化反应将重新建立新的反应平衡,生成钝化保护膜的反应占完全主导地位,可大大降低腐蚀量;综上所述,采用盐酸-硝酸-再生剂-络合剂建立酸洗体系,直接消除了原先含氢氟酸的酸洗液不安全的问题,并辅以过氧化物、咪唑啉类缓蚀剂和多功能助剂调节酸溶液腐蚀量,使得工件氧化皮的消蚀度可控,以便于将腐蚀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达到了提高酸洗质量的目的。
优选的,酸溶液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盐酸20份,硝酸15份,聚乙二醇0.17份,过氧化物0.50份,再生剂0.18份,络合剂1.00份,咪唑啉类缓蚀剂0.10份,多功能助剂3.00份,加水至100份。
进一步的,所述过氧化物由包含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过氧化脲0.12-0.20份,液体过氧化氢0.06-0.12份,固体过氧化氢0.12-0.32份。过氧化脲用于保证氧化性环境,再按照上述比例复配过氧化氢,有利于充分发挥盐酸、硝酸及原生态氧的活力与能量,以便在酸洗后期控制腐蚀量,进而达到提高酸洗质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交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交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62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链物流输送转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处理草甘膦废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