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6119.0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94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计傲;王浩;牛锐;昌茂辉;牛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大三益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36/04 | 分类号: | B01D36/04;B01D29/68 |
代理公司: | 宿州市万硕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01 | 代理人: | 韦剑思 |
地址: | 234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淀粉 浆液 分离 过滤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设备,属于淀粉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箱体,以及位于第一箱体顶部的第二箱体,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加液管,第二箱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板,安装板的内部设有多个过滤斗,过滤斗的内部设有过滤网,过滤斗的一侧设有第一连通管,第一连通管的中部设有第二阀门。本发明通过过滤斗、过滤网、排液管、第一阀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阀门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一连通管接入清水然后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向过滤斗内部冲入清水从而对过滤斗内部的过滤网进行反冲清洗,防止残渣堵塞过滤网,节省了拆卸清洗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过滤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设备,属于淀粉生产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使用红薯制作淀粉时需要先将红薯洗净,通过人工或者及其进行切块和研磨,然后导入清水中反复揉搓,使淀粉混入水中形成淀粉浆液,然后再将浆液中的淀粉渣和杂质进行过滤,最后静置淀粉浆液使淀粉沉淀,然后将水除去,即可得到淀粉。
现有的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装置在使用时滤网堵塞后就需要拆卸清洗,而且过滤后的淀粉浆液在静置时间较长,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而提供的一种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设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一种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设备,包括第一箱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箱体顶部的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顶部设有加液管,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部设有多个过滤斗,所述过滤斗的内部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斗的一侧设有第一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的中部设有第二阀门,所述过滤斗的底部设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中部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设有沉淀箱,所述沉淀箱的内侧设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缓冲盖。
优选的,所述第二箱体的一侧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设有输送泵。
优选的,所述输送泵的输入端设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二连通管的另一端插入所述第二箱体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的正面设有通过多个合页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上的箱门。
优选的,所述沉淀箱活动安装于所述第一箱体的内部,且所述沉淀箱位于多个所述排液管的正下方。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通管与所述过滤斗的内部相互连通,且所述第一连通管远离所述过滤斗的一端贯穿所述第二箱体。
优选的,所述第二连通管插入所述第二箱体内部的一端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上开设有多个倒圆台形的通孔,所述过滤斗通过所述通孔活动安装于所述安装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缓冲盖通过螺纹与所述支撑柱之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盖的表面开设有多个由顶部至底部均匀分布的凹槽。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发明的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设备,通过过滤斗、过滤网、排液管、第一阀门、第一连通管和第二阀门的设置,能够通过第一连通管接入清水然后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第一阀门,向过滤斗内部冲入清水从而对过滤斗内部的过滤网进行反冲清洗,防止残渣堵塞过滤网,节省了拆卸清洗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缓冲盖、支撑柱和沉淀箱的设置,过滤后的淀粉浆液会通过排液管落到缓冲盖的顶部进行缓冲,然后顺着缓冲盖再滑落到沉淀箱的内部,避免了淀粉浆液直接进行沉淀箱的内部,影响沉淀箱内部淀粉浆液的静置沉淀,能够大大减少淀粉浆液静置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按照本发明的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设备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按照本发明的淀粉浆液分离过滤设备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大三益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大三益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6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长输送天然气阀门
- 下一篇:兼具止血和创面修复的杂化纤维海绵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