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膜袋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5372.4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27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国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石(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7/12 | 分类号: | B32B7/12;B32B27/32;B32B27/08;B32B27/36;B32B37/12;B32B37/06;B32B38/00;C09J163/10;C09J133/04;C09J105/04;C09J11/04;C09J11/08;B65D30/0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韬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65 | 代理人: | 何聪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北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膜袋及其制备方法,其包括PET形成的外层、胶粘剂层和PE形成的内层,其中,外层和内层通过胶粘剂层直接贴合。本发明通过PE与PET复合所使用的胶粘剂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由30‑50重量份双酚A型环氧丙烯酸酯、20‑40重量份丙烯酸树脂;10‑20重量份海藻酸钠和10‑30重量份纳米碳酸钙所形成的胶粘剂,可以提高PE与PET的复合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复合膜袋的耐撕裂性和保鲜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装材料,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食品包装的复合膜袋及其制备方法,其具有高的撕裂强度。
背景技术
普通PET属于结晶性聚合物,PET薄膜经过拉伸取向后,会产生较大程度的结晶,如对其进行热封,会产生收缩变形,故普通的PET薄膜不具备热封性能。目前市场上的PET材质容器普遍是通过热封胶或EVA材料来达到热封口密封的效果。采用热封胶进行热封口密封,热封胶材料通过涂覆在基材上,加工成热封口卷材,但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异物风险,揭开封口膜封口处会有胶印残留情况,或出现揭开热封卷材残胶掉落,用于食品包装很不安全;EVA材料(乙烯-乙酸乙烯共聚物)作为热封卷材,在夏季温度高于30℃时易出现反粘现象,实际使用过程中不易解卷,同时,由于EVA是酸性物质聚烯烃材料,存在些许气味,若做为食品包材会对内容物原本气味造成影响,降低消费者体验感。
在本申请申请人的在先专利申请CN110524991A中,公开了一种热封膜卷材,其包括表层及PE与PET共挤的热封层,表层与热封层的PE层通过胶复合在一起。其加工工艺流程包括:热封层的生产流程:第一步,将PE材料挤压成型,PET材料挤压成型;第二步,将同时挤压成型的PE膜与PET膜复合在一起共同拉伸并冷却;第三步,将PE膜与PET膜复合在一起;表层的生产流程:第一步,将表层材料挤压成型;第二步,将挤压成型的表层膜拉伸并冷却;第三步,将拉伸并冷却的表层膜收卷;热封层与表层的复合流程:将热封层膜与表层膜复合在一起,且表层膜位于热封层膜的PE膜上方。本发明提供的产品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无异味,抗撕裂、容易揭开且不会有异物掉落。
但上述热封膜卷材的耐撕裂性能仍然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本发明通过PE与PET复合所使用的胶粘剂进行了研究,发现采用特定的胶粘剂,可以提高PE与PET的复合强度,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复合膜袋的耐撕裂性。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耐撕裂性且有助于提高食品保鲜效果的复合膜袋。为了实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一方面涉及一种复合膜袋,其包括PET形成的外层、胶粘剂层和PE形成的内层,其中,外层和内层通过胶粘剂层直接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粘剂层由如下组成制备而成:
双酚 A 型环氧丙烯酸酯 30-50重量份;
丙烯酸树脂 20-40重量份
海藻酸钠 10-20重量份;
纳米碳酸钙 10-30重量份。
经过试验研究证实,本发明的复合膜袋有助于提高耐撕裂性且有助于提高食品保鲜效果。虽然其原理不是十分确定,但推测是由于丙烯酸树脂与纳米碳酸钙部分反应形成钙离子,而钙离子与海藻酸钠、双酚 A 型环氧丙烯酸酯以及PE和PET形成了更加强烈的相互作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层的厚度为40-6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内层的厚度为40-6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粘剂层的厚度为20-40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胶粘剂层的溶剂为水,并且不包括其它组分。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碳酸钙的平均粒径为80-120nm。通过控制纳米碳酸钙的粒径,有助于形成均匀的胶粘剂层,提高耐撕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石(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金石(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537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