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5065.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8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冯岩;卢玉玉;孙浩志;张军;韩国祥;李子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74 | 分类号: | B01D53/74;B01D53/8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恒温 高效 氧化 生物降解 耦合 气体 净化系统 方法 | ||
1.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及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净化系统包括:
生物降解区,所述生物降解区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一静压配气区、第一UV光解区、降解填料承托层、降解填料层、第一出气口、第一喷淋系统,所述第一静压配气区底部与循环储水区相连,第一静压配气区侧边与第一进气管相连,所述第一喷淋系统与第一进水管相连;
UV光解区,所述UV光解区包括第一UV光解区和第二UV光解区,所述第一UV光解区由两组UV光解部件组成,所述第二UV光解区由三组UV光解部件组成,所述UV光解部件主体部分由平行等距布置的2根紫外灯灯管组成;
生物氧化区,所述生物氧化区由下而上依次包括第二静压配气区、第二UV光解区、氧化填料承托层、氧化填料层、第二喷淋系统、第二出气口,所述生物氧化区通过与第一出气口相连的第一出气管与生物降解区相通,所述第二静压配气区底部与循环储水区相连,所述第二喷淋系统与第二进水管相连,所述生物氧化区顶部与第二出气口相连;
循环储水区,所述循环储水区通过两个竖置过滤器从左到右依次分隔为第一补水区、排水区和第二补水区,所述第一补水区的输入端与补水管相连,输出端与第二进水管相连,所述排水区与第一静压配气区和第二静压配气区通过排水管相连,所述第二补水区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水管相连,所述补水管上安装有补水阀,所述第一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一进水泵,循环水经与第一进水管相连的第一喷淋系统进入到生物降解区,所述第二进水管上安装有第二进水泵,循环水经与第二进水管相连的第二喷淋系统进入到生物氧化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降解填料层由多孔性无机惰性材料填充而成,所述氧化填料层由复合性有机填料填充而成,填料层厚度设置为1.0~1.5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承托层固定在装置内壁,其上均匀分布有3~5mm的圆形小孔,所述填料承托层与UV光解部件接触部分不设小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系统的喷淋量与进入第一进气管的进气量的比例选取为10~5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管上设有单向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灯管前设有前置过滤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灯灯管选取能发射峰值在185nm和254nm特定波长的紫外线光束的灯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压配气区的底部设置为自右向左倾斜,所述第二静压配气区的底部设置为自左向右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分别安装在第一静压配气区和第二静压配气区底部,形状为横放的S型弯管,与排水区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水区和排水区以及排水区和第二补水区中间各设有一个竖直放置的过滤器,负责过滤排入排水区的循环水,从而达到循环使用的目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水区和第二补水区内各设有一组高、低水位计,所述高、低水位计、第一进水泵和第二进水泵与补水阀联动控制,组成自控系统,实现了定期换水、连续喷淋的目的。
12.一种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除臭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恒温高效氧化生物降解耦合气体净化系统进行实施,包括以下步骤:
1)气体净化系统启动时,多组分恶臭气体经第一进气管进入气体净化系统内部,先经过第一UV光解区的恒温氧化预处理;
2)经第一UV光解区处理后的臭气通过圆形小孔向上飘至生物降解区,气体中的恶臭物质被附有营养物质的循环水和降解填料层表面的微生物所吸附、降解;
3)经生物降解区处理后的臭气通过与第一出气口相连的第一出气管进入第二静压配气区,同样经过第二UV光解区的恒温氧化预处理;
4)经第二UV光解区处理后的臭气通过圆形小孔向上飘至生物氧化区,液相污染成分被栖息在氧化填料层上的微生物细胞膜吸收并通过一系列酶促反应与氧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最终通过第二出气口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506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