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3942.6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1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林朝晖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门永泰建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9/35 | 分类号: | B01D29/35;B01D3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7109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搅拌 污水 回收 循环 利用 系统 | ||
1.一种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废水池(1)、过滤桶(2)、水泵(3)、软管(4)及换位驱动机构(5);
所述过滤桶(2)放置于废水池(1)内,并设有多个;所述过滤桶(2)的上端设为开口,且所述过滤桶(2)的侧壁和/或底壁设有过滤孔,且所述过滤孔的孔径小于砂石的粒径;
所述水泵(3)用于抽吸混凝土搅拌站产生的污水;所述软管(4)的一端连通水泵(3)的出水口,所述软管(4)的另一端位于废水池(1)的上方;
所述换位驱动机构(5)用于驱动软管(4)远离水泵(3)的一端管口朝向任一过滤桶(2)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桶(2)设有两个;所述换位驱动机构(5)包括两个驱动缸(51),两个所述驱动缸(51)的活塞杆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驱动缸(51)的活塞杆分别连接于软管(4)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位驱动机构(5)还包括两个囊体(53)及两个承重组件(54);所述囊体(53)位于过滤桶(2)的正下方并一一对应,且所述囊体(53)连通至驱动缸(51)的缸体并一一对应;
所述承重组件(54)用于承托过滤桶(2),且所述承重组件(54)对过滤桶(2)的最大支撑力等于过滤桶(2)内装满砂石时的重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组件(54)包括支架(543)、磁体(544)及支撑板(541);所述支架(543)固定连接于废水池(1);所述磁体(544)连接与支架(543),且所述磁体(544)不低于囊体(53)的顶部;所述支撑板(541)位于磁体(544)的下方,且所述支撑板(541)与磁体(544)之间通过磁力相互吸合;所述支撑板(541)还位于过滤桶(2)与囊体(5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541)固定连接于囊体(53)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组件(54)还包括套筒(542),所述套筒(542)固定连接于支撑板(541)的上端;所述磁体(544)位于套筒(542)的上方;所述过滤桶(2)嵌至套筒(542)内;
所述套筒(542)的侧壁和/或支撑板(541)设有排水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位驱动机构(5)还包括两个夹持块(52),所述夹持块(52)固定连接于驱动缸(51)的活塞杆并一一对应;所述夹持块(52)沿软管(4)径向的尺寸大于软管(4)的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缸(51)设于废水池(1)池壁的顶部,所述过滤桶(2)靠近于废水池(1)池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搅拌站污水回收与循环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桶(2)的上端设有吊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门永泰建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门永泰建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3942.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力缓速器控制系统
- 下一篇:自动泊车决策模型优化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