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以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2017.1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7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段炼;曾旋;张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71/22 | 分类号: | C07D471/22;C07D491/22;C07D495/22;C07D513/22;C07F5/02;C07F7/08;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李岩 |
地址: | 100084***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化合物 及其 应用 以及 包含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应用、以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化合物具有如下式的结构:其中,X1和X2分别独立地为N或B,环A表示C6~C60芳环、C6~C60杂芳环中的一种,环B、环C、环D、环E、环F和环G各自独立地表示C5~C60芳环、C3~C60杂芳环中的一种,Rb、Rc、Rd、Re、Rf和Rg Rb、Rc、Rd、Re、Rf和Rg分别独立地表示单取代基团到最大允许取代数的取代基团。本发明的化合物作为OLED器件中的发光材料时,表现出优异的器件性能和稳定性。本发明同时保护采用上述通式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以及包含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属于有机电致发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Organic Light Emission Diodes)是一类具有类三明治结构的器件,包括正负电极膜层及夹在电极膜层之间的有机功能材料层。由于OLED器件具有亮度高、响应快、视角宽、工艺简单、可柔性化等优点,在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和新型照明技术领域备受关注。目前,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新型照明灯具、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等产品的显示面板,进一步还将向电视等大尺寸显示产品应用领域扩展,是一种发展快、技术要求高的新型显示技术。
随着OLED在照明和显示两大领域的不断推进,人们对于其核心材料的研究也更加关注,因为一个效率好、寿命长的OLED器件通常是器件结构以及各种有机材料的优化搭配的结果。为了制备驱动电压更低、发光效率更好、器件使用寿命更长的OLED发光器件,实现OLED器件的性能不断提升,不仅需要对OLED器件结构和制作工艺进行创新,更需要对OLED器件中的光电功能材料不断研究和创新,以制备出具有更高性能的功能材料。基于此,OLED材料界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实现器件低启动电压、高发光效率和更优的使用寿命。
OLED的发光材料可主要分为三类:传统荧光材料、贵金属磷光材料和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传统荧光材料具有价格低廉、色纯度高和器件寿命长等优势,但由于只能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发光,其器件效率较低。相较而言,贵金属磷光材料和TADF材料能利用100%的激子,因而具有较高的器件效率。但由于电荷转移态的存在,贵金属磷光材料和TADF材料的器件色纯度仍差强人意,此外其蓝光材料的器件稳定性一直难以改善。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创新性的提出了热活化敏化荧光(TSF)机制,能同时利用TADF材料高激子利用率和传统荧光材料高色纯度和稳定性的优势,实现OLED色纯度和高效率的协调。
2012年,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门(ITU-R)颁布了BT.2020标准,其色域范围的面积远远大于BT.709,对OLED的构筑提出了的新的挑战。因此,提高TSF-OLED的色纯度以满足BT.2020标准成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多重共振(MR)型荧光材料具有高色纯度和高发光效率的优点,能显著提高TSF-OLED的色纯度。然而目前报道的MR荧光材料依旧较少,其结构也局限于硼氮骨架和碳羰基骨架,大大限制了窄光谱荧光染料的开发设计,阻碍了高色纯度、高效稳定的TSF-OLED的构筑。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有机化合物,通式如下式(1)所示:
式(1)中,环A表示C6~C60芳环、C6~C60杂芳环中的一种,环B、环C、环D、环E、环F和环G各自独立地表示C5~C60芳环、C3~C60杂芳环中的一种;
X1和X2分别独立地为N或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20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