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0215.4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458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任东华;李保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新伟隆印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217 | 分类号: | D03D15/217;D03D15/283;D03D15/47;D03D15/56;D03D13/00;D06M11/45;D06M13/335;D06P1/00;D06P3/85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兴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2 | 代理人: | 丁骞 |
地址: | 214237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纺 织物 抗菌 印染 工艺 | ||
1.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棉纤维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棉纤维;
步骤2.将改性棉纤维和聚酯纤维混纺,得到第一纱线;
步骤3.将改性棉纤维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混纺,得到第二纱线;
步骤4.以第一纱线作为经线、第二纱线作为纬线织造形成混纺织物坯体;
步骤5.将混纺织物使用染料浸染处理,得到混纺织物印染产物;
步骤6.将混纺织物印染产物置于干燥室内干燥处理,得到混纺织物;
其中,步骤1中,棉纤维进行改性处理的步骤为:
Ⅰ.将纳米勃姆石与原儿茶酸反应,得到改性纳米勃姆石;
Ⅱ.将棉纤维使用邻苯二胺处理,得到邻苯二胺/棉纤维;
Ⅲ.将邻苯二胺/棉纤维与改性纳米勃姆石结合,得到改性棉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混纺前,改性棉纤维需要依次经过开清棉、梳棉、预并条和精梳处理,聚酯纤维需要依次经过开清棉、普梳和预并条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改性棉纤维和聚酯纤维的质量比为1~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和所述步骤3中,混纺的过程依次为:粗纱、细纱和络筒,混纺的环境条件为:温度为25~30℃,湿度为55%~7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是在粗纱机上进行粗纱工序,所述细纱是在细纱机上进行细纱工序,所述络筒是使用络筒机将纱线制成加捻筒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改性棉纤维和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质量比为1:0.04~0.0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织造是将经线和纬线依次经过整经、浆纱、穿筘和织布步骤,最终织造形成混纺织物坯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混纺织物坯体的织造形式为平纹或斜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经线和纬线纺织的密度为:经密度80~90根/cm,纬密度70~80根/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纺织物的抗菌印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染料的浓度为25~50g/L,染料为氨基二苯乙烯二磺酸类直接染料、4.4’-二氨基二苯脲类直接染料、4.4’-二氨基苯甲酰替苯胺类直接染料、4.4’-二氨基苯磺酰替苯胺类直接染料、二氨基杂环类直接染料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新伟隆印染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新伟隆印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021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