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糖尿病肾病监测用便携仪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79514.6 | 申请日: | 202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7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许海燕;李洪叶;刘明明;李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66 | 分类号: | G01N33/66;G08B5/36;H04M1/72421;H04M1/72457;G16Y10/60;G16Y40/60;H05K5/02 |
| 代理公司: | 徐州先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55 | 代理人: | 于浩 |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糖尿病肾病 监测 便携 仪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糖尿病肾病监测用便携仪器,通过在现有便携检测仪器的基础上设置双层壳体来保护仪器内部的元器件,双层壳体之间填充有蜂窝状的冲击吸收体,从而有效提高便携检测仪器抗震防摔的性能,通过在试纸插口处设置气动防护囊,气动防护囊一方面在未插入试纸前保持闭合状态,起到有效的防尘、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气动防护囊可对插好的试纸进行固定,防止测试过程中试纸脱落而造成检测失败,在现有便携仪器本体的基础上增设紧急求助功能,对老年人来说,很大机率会伴随着多种疾病,这样在其它疾病突发的状况下能得到有效的生命保障,而且在试纸插口内还设置位移传感器来监测试纸是否插入到位,确保检测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糖尿病肾病监测用便携仪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发展迅速,各种医疗用具不断涌现,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经常需要对血糖以及其他指标进行检测,糖尿病肾病患者都配备有血糖仪及其他仪器,方便及时检测血糖以及身体指标,需要插入试纸以及采血,完成检测需要配合使用三者,目前的便携仪器如血糖仪体积小巧,结构简单,能满足在家庭范围内使用,但是人避免不了要出门,而出门意味着便携检测仪器的稳定性是否能经得住考验,现有的便携检测仪器自身结构大都达不到自我保护的要求,一旦受到震动或撞击,很容易造成仪器的失灵损坏。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糖尿病肾病监测用便携仪器,通过在现有便携检测仪器的基础上设置双层壳体来保护仪器内部的元器件,双层壳体之间填充有蜂窝状的冲击吸收体,从而有效提高便携检测仪器抗震防摔的性能,能满足在患者在户外使用的要求,通过在试纸插口处设置气动防护囊,气动防护囊一方面在未插入试纸前保持闭合状态,起到有效的防尘、防水的作用,另一方面气动防护囊可对插好的试纸进行固定,防止测试过程中试纸脱落而造成检测失败,在现有便携仪器本体的基础上增设紧急求助功能,这样在其它疾病突发的状况下能得到有效的生命保障,而且在试纸插口内还设置位移传感器来监测试纸是否插入到位,确保检测的有效性。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新型糖尿病肾病监测用便携仪器,包括便携仪器本体,所述便携仪器本体包括内壳、外壳和试纸插口,所述内壳、外壳和试纸插口之间组成密闭的空间,所述内壳与外壳之间填充有冲击吸收体,所述外壳的内部安装有试纸连接件,且试纸连接件贯穿试纸插口,所述试纸插口靠近开口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气动防护囊,所述便携仪器本体的内部包括相互电连接的语音模块、紧急求救模块和信号释放模块,所述紧急求救模块包括安装于便携仪器本体表面的求助按钮,所述语音模块包括安装于便携仪器本体内部的报警器,所述试纸插口的内壁安装有位移传感器,且位移传感器与信号释放模块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包括上下两端的防摔段和左右两侧的散光段,所述散光段与内壳固定连接并组成密闭空间,通过将内壳分为三个部分来提高抗震防摔性能,而且也方便生产、安装。
进一步的,位于散光段覆盖的所述内壳的侧壁镶嵌有多个与信号释放模块电连接的信号灯,在进行紧急求助时,不仅通过声音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而且还通过光线来吸引人的眼光,从而确保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救助,且信号灯外部罩设有灯罩,一是为了保护信号灯,二是可对信号灯的光线起到散光的作用,从而扩大光线覆盖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内壳采用硬质材料,方便内部元器件的安装,所述防摔段采用耐磨软质弹性材料,可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所述散光段采用散光材料,信号灯发出的光线穿过散光段时可有效扩大覆盖范围,便于周围人能及时看到。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防护囊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气囊,所述气囊中填充有惰性气体,利用气体的膨胀作用使两个气囊相互抵住,从而对试纸起到固定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95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