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单晶锰系锂吸附剂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9502.3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73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钟辉;陈周秦;赖先熔;汪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泛宇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06 | 分类号: | B01J20/06;B01J20/3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刘磊 |
地址: | 618299 四川省德阳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单晶锰系锂 吸附剂 合成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单晶锰系锂吸附剂的合成方法,属于锂提取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锰源、锂源均匀混合得到原料混合物,然后进行干燥;S2.将干燥后的原料混合物进行两段焙烧,焙烧完成后冷却得到吸附剂前驱体Li4Mn5O12或Li1.6Mn1.6O4。采用的锰源为纳米金属Mn粉体,其简单易得、反应活性高,氧化后,极易与Li+和O2‑形成结构完善、高结晶度、高稳定性的尖晶石结构的Li4Mn5O12吸附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单晶锰系锂吸附剂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锂是最轻的金属,在新能源、玻璃、润滑油和电子等高科技领域应用广泛,尤其随着新能源、锂动力电池的迅猛发展,使全球对新能源的关键原料——锂及其化合物需求大幅度增加,成为全球战略性紧缺资源。盐湖卤水和地下卤水中蕴藏有全球最大的锂资源,是目前全球锂资源开发的热点。但由于盐湖卤水和地下卤水锂含量较低,且与大量化学性质相似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离子共存,其中尤其由于镁、锂离子化学性质最为接近、分离最为困难,因此,如何分离、提取盐湖卤水和地下卤水锂是目前全球技术攻关的难点。
从盐湖卤水和地下卤水提锂,目前虽然开发有有沉淀法、萃取法、煅烧法等,但由于其锂利用率低(≤50%)、成本高、环境影响大而受到极大的限制。吸附法对锂离子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绿色无污染、锂资源利用率高、吸附容量高、经济、可循环使用,是目前盐湖卤水和地下卤水提锂技术发展的新趋势。
锰系吸附剂,尤其以Li4Mn5O12、Li1.6Mn1.6O4等为代表,由于其对锂容量大、选择性高,是目前公认的最有发展前景的一种新型锂吸附材料,目前研究较多。但锰系吸附剂目前存在的最大缺点是由于锰存在Mn3+、Mn4+、Mn5+、Mn7+等多种价态,难以合成出具有单一Mn4+价态的理想尖晶石结构的Li4Mn5O12、Li1.6Mn1.6O4,同时,不同的形貌、晶型的细微差距都对吸附剂的性能有重要影响,因而在高盐度卤水中吸附锂和酸解吸锂过程中,稳定性较差,溶损率较大(每吸附——解吸周期溶损率一般在0.1-0.5%),在长周期循环使用(200次以上)时,其锂吸附容量急剧衰减(容量衰减可达50%以上),且合成工艺较复杂,吸附锂时间较长(一般大10-24h),难以满足工业应用提锂要求吸附时间不能太长的需求,这是目前锰系吸附剂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为克服上述问题,国内外从锰系吸附剂的合成方法、产物的形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发明专利CN112591798A公开了以高锰酸钾、氯化锂为原料,通过水热法制备出柱状Li1.6Mn1.6O4锰系吸附剂方法,但其制备的吸附剂溶损率高达4.5%(说明书第二页[0020]),表明其稳定性较差;发明专利CN109078601B公开了一种4步法制备纳米管状Li4Mn5O12的方法,其对锂的容量为14-37mg/g,比表面积高(达90m2/g),但酸洗转型时间达40-50h,吸附锂时间为24h,表明吸附剂内部结构位阻效应大,Li+传质速度慢,离工业要求还很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单晶锰系锂吸附剂的合成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制备的锰系锂吸附剂溶损率高,吸附时间长,其稳定性较差,无法工业应用等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泛宇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泛宇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95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