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78433.4 | 申请日: | 2021-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5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陈光明;陆奕辰;林佐宏;郭远泽;李召兵;胡福南;刘伟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5/18 | 分类号: | B32B15/18;B32B13/00;B32B13/06;B32B15/14;B32B17/02;B32B3/08;B32B1/08;B32B7/08;B32B37/00;B32B38/00;E04C3/29;E04C3/36;E01D19/00;E01D19/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付茵茵 |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包 缠绕 钢管 混凝土 构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复材缠绕管层、外钢管层、混凝土层和内钢管层;内钢管层的内侧为空腔或填充混凝土;混凝土层通过浇筑的形式设置在内钢管层和外钢管层之间;外钢管层和内钢管层之间设置有多个连接件,连接件的一端与内钢管层外侧固定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外钢管层内侧固定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连接件选用纵向加劲肋、横向加劲肋、焊钉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复材缠绕管层通过缠绕管工艺缠绕于外钢管层的外侧,或通过手糊工艺缠绕于外钢管层的外侧;复材缠绕管层的纤维选用碳纤维、玻璃纤维、芳纶纤维、玄武岩纤维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合。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复材缠绕管层通过连续缠绕的形式包裹于外钢管层的外侧,或通过分段缠绕的形式包裹于外钢管层的外侧;复材缠绕管层等角度缠绕于外钢管层的外侧,或复材缠绕管层变角度缠绕于外钢管层的外侧;复材缠绕管层等厚度包裹于外钢管层的外侧,或复材缠绕管层变厚度包裹于外钢管层的外侧。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内钢管层中钢管的轴线与外钢管层中钢管的轴线相同或不同;内钢管层中,钢管的轴线为直线或曲线;外钢管层中,钢管的轴线为直线或曲线。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内钢管层中,钢管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内钢管层和外钢管层之间为单腔室或多腔室。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内钢管层中,钢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外钢管层中,钢管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内钢管层的厚度为4-40mm,外钢管层的厚度为2-30mm,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200mm,复材缠绕管层的厚度为1-20mm。
9.按照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内钢管层的钢管、外钢管层的钢管用连接件固定连接形成双钢管组合体;
S2:将步骤S1的双钢管组合体作为模板,在外钢管层外侧缠绕纤维形成复材缠绕管层;
S3:将步骤S2形成的已缠绕复材缠绕管层的双钢管组合体作为模板,在两个钢管之间浇筑混凝土层。
10.按照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外包复材缠绕管双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外钢管层作为模板,在外钢管层外侧缠绕纤维形成复材缠绕管层;
S2:内钢管层的钢管、已缠绕外复材缠绕管层的外钢管层用连接件固定连接形成双钢管组合体;
S3:将步骤S2形成的已缠绕复材缠绕管层的双钢管组合体作为模板,在两个钢管之间浇筑混凝土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公用事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843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