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化学发泡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5239.0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33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智强;余林文;唐静;陈飞屹;李建林;叶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38 | 分类号: | C04B24/38;C04B28/26;C04B38/02 |
代理公司: | 重庆精研智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9 | 代理人: | 刘晓丹 |
地址: | 40003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度 矿渣 水泥 泡沫 混凝土 化学 发泡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化学发泡剂,其特征在于,该化学发泡剂包括,发泡剂、表面活性剂、稳泡剂和激发剂;其中,所述发泡剂为铝粉,其粒度为1200至1300目;所述表面活性剂为水性硬脂酸钙;所述稳泡剂为茶皂素;所述激发剂为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以采用碱矿渣水泥100克制备泡沫混凝土计算,各组分的使用量为:铝粉2.0~3.5克,水性硬脂酸钙0.60~2.10克,茶皂素0.06~0.16克,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40~50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化学发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硬脂酸钙的质量百分比为45%至55%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化学发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皂素中三萜皂甙的质量分数55%至6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化学发泡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的模数为1.1~1.3;所述模数为溶液中SiO2和Na2O的摩尔比。
5.一种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碱矿渣水泥作为胶凝剂,采用铝粉为发泡剂,其粒度为1200至1300目;采用水性硬脂酸钙为表面活性剂;采用茶皂素为稳泡剂;采用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为激发剂;以采用碱矿渣水泥100克制备泡沫混凝土计算,各组分的使用量为:铝粉2.0~3.5克,水性硬脂酸钙0.60~2.10克,茶皂素0.06~0.16克,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40~50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性硬脂酸钙的质量百分比为45%至55%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茶皂素中三萜皂甙的质量分数55%至6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的模数为1.1~1.3;所述模数为溶液中SiO2和Na2O的摩尔比。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制备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时,将所述铝粉与水性硬脂酸钙和水混合制成发泡剂悬浊液后,再加入到碱矿渣水泥浆料中,其中,所述发泡剂悬浊液中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铝粉10~15%wt、水74~88%wt、水性硬脂酸钙3.0~12%wt。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低密度碱矿渣水泥泡沫混凝土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配制发泡剂悬浊液
S11、按发泡剂10~15%wt、水74~88%wt、表面活性剂3.0~12%wt的比例备料,其中,所述发泡剂为铝粉,其粒度为1200至1300目;所述表面活性剂为质量百分比为45%至55%的水性硬脂酸钙;
S12、将水倒入设置有搅拌器的容器中,在搅拌的同时将铝粉分散在水中且持续搅拌;
S13、在搅拌条件下,将水性硬脂酸钙加入水-铝粉的混合液中,形成水-铝粉-硬脂酸钙的悬浊液,即发泡剂悬浊液;
S2、配制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
将氢氧化钠加入到水玻璃溶液中,直到模数为1.1~1.3;搅拌混匀;所述模数为溶液中SiO2和Na2O的摩尔比;
S3、配制碱矿渣水泥泥浆
S31、按重量比为碱矿渣水泥∶水∶茶皂素=100∶30~60∶0.06~0.16的比例计算,取计算量90%以上的水倒入水泥胶砂搅拌机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计算量的碱矿渣水泥;
S32、将计算量余下的水倒入容器中,在搅拌的情况下,加入计算量的茶皂素;
S33、在搅拌的情况下,将溶解混匀的茶皂素溶液加入到水泥胶砂搅拌机中;
S34、持续搅拌,制成泥浆;
S4、加入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
按照碱矿渣水泥重量的40~50%加入步骤S2配制的氢氧化钠-水玻璃溶液,持续快速搅拌;
S5、加入发泡剂悬浊液
按照碱矿渣水泥重量的20~25%加入步骤S1配制的发泡剂悬浊液,持续10-20s的快速搅拌,制成碱矿渣水泥浆体;
S6、将碱矿渣水泥浆体倒入模具中,待浆体在模具中充分发泡后再进行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523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