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源数据结构下优化交通事故数据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75201.3 | 申请日: | 202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8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1 |
| 发明(设计)人: | 郭延永;刘攀;丁红亮;马景峰;李清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姜慧勤 |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结构 优化 交通事故 数据 方法 | ||
1.一种多源数据结构下优化交通事故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多源交通数据,即获取多源交通安全影响因素数据;
所述多源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包括:路段年交通事故总数量N、路段长度L、路段日平均交通量Q、路段平均车速V、路段的交通节点密度S、道路等级A、道路路幅宽度W、道路车道数K以及有无公交车道B;
步骤2,构建符合多源交通数据形态分布的生成模型,即为步骤1获取的各个影响因素构建分布形态函数;具体过程如下:
将多源交通安全影响因素划分为计数变量、实值变量、分类变量和有序变量;
所述计数变量包括路段年交通事故总数量N,构建路段年交通事故总数量的分布形态函数如式(1):
其中,p(N=G)表示路段产生G起事故的概率,λ表示单位时间或者单位面积内事故发生的平均次数,G为自然数;
所述实值变量包括路段长度L、路段日平均交通量Q、路段的交通节点密度S以及道路路幅宽度W,构建实值变量的分布形态函数如式(2):
其中,Z表示实值变量,p(Z=J)表示实值变量取值J的概率,表示正态分布函数,μ(I)、σ(I)2分别为高斯分布的均值与方差,I表示实值变量的实际观测值;
所述分类变量包括道路等级A、道路车道数K以及有无公交车道B,构建分类变量的分布形态函数如式(3):
其中,H表示分类变量,p(H=C)表示分类变量取值C的概率,πC(F)、πq(F)表示多项式Logit模型的参数,F表示分类变量的实际观测值,U为自然数;
所述有序变量包括路段平均车速V,构建路段平均车速的分布形态函数如式(4)和(5):
p(V=R)=p(V≤R)-p(V≤R-1) (4)
其中,p(V=R)表示平均车速取值R的概率,p(V≤R)表示平均车速取值小于等于R的概率,p(V≤R-1)表示平均车速取值小于等于R-1的概率,R为自然数,ωR(E)表示平均值取值R所对应的分段阈值,ψV(E)为模型参数,E为有序变量实际观测值;
步骤3,基于步骤2构建的生成模型对步骤1采集的多源交通数据进行增生优化处理,使得处理后的多源交通数据中事故样本的数量与零事故样本的数量比例为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多源数据结构下优化交通事故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交通事故数据的方法还包括步骤4,构建交通安全分析模型,并根据模型的拟合指标对增生优化结果进行验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多源数据结构下优化交通事故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安全分析模型如式(6)和(7):
Ln(N)=θ+θ1L+θ2Q+θ3V+θ4S+θ5A+θ6W+θ7K+θ8B (6)
AIC=-2ln(Y)+2T,BIC=ln(n)T-2ln(Y) (7)
其中,N表示路段年交通事故总数量,L表示路段长度,Q表示路段日平均交通量,V表示路段平均车速,S表示路段的交通节点密度,A表示道路等级,W表示道路路幅宽度,K表示道路车道数,B表示有无公交车道,θ、θ1、θ2、θ3、θ4、θ5、θ6、θ7、θ8为交通安全分析模型的系数,AIC表示赤池信息量准则,BIC表示贝叶斯信息准则,Y表示最大似然值,T表示影响因素数量,n为观测样本数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520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