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氡测量除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4946.8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3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攀;王晓琼;杨明理;孙雪云;胡鹏华;周磊;陈刚;初旭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T1/167 | 分类号: | G01T1/167;G01N1/28 |
代理公司: | 核工业专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钟昊良 |
地址: | 10114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量 除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氡测量除湿方法,具体涉及空气氡浓度测量领域,具体步骤如下:含氡空气经过氡子体过滤器—流量计—第一电磁阀—测氡室—泵—第二电磁阀,最后排入大气环境中,使得测氡室内空气全部被置换为与外界空气中氡浓度相同的空气,然后测氡室内空气经由干燥管形成内循环,使得空气中水分被干燥管吸收,成为湿度极低的干燥含氡空气,完成待测空气样品的除湿,对样品开始测量即可。本发明实现在不影响氡浓度测量的前提下,干燥剂使用量是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就可达到相同的干燥效果,大幅降低了干燥剂的使用量,减少测氡仪的体积和重量,有效的提高了氡测量仪的便携性和测量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空气氡浓度测量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氡测量除湿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已有的用于空气中氡浓度测量的传统除湿方法主要为在空气进口处设置一干燥管(内装干燥剂),所有仪器吸入的空气都会经过该干燥剂,原理见图3,上述空气中氡浓度测量的除湿方法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因为测量需要测氡仪至少需要抽气10分钟或者采用边抽气边测量的方式测量浓度,采用上述干燥方法就需要抽入多少气体就干燥多少,这就要求每次测量需要携带大量的干燥剂,对于便携式的测氡仪来说既不方便成本又高。
考虑到现有空气中氡浓度测量的除湿方法的不足之处,需要发明一种干燥效果好,用量小、携带方便的氡测量除湿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氡测量除湿方法,采用内循环式,通过两个电磁阀调节气路走向,先抽气采样再内循环干燥,从而实现待测空气样品的除湿,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氡浓度测量的前提下,干燥剂使用量是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就可达到相同的干燥效果,大幅降低了干燥剂的使用量,减少测氡仪的体积和重量,有效的提高了氡测量仪的便携性和测量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氡测量除湿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氡子体过滤器、流量计、第一电磁阀、测氡室、探测器、泵、第二电磁阀和干燥管,所述探测器安装在测氡室内部;
步骤二:所述氡子体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流量计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流量计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测氡室的输入端,所述测氡室的输出端与泵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泵的输出端连接第二电磁阀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磁阀的输出端连接干燥管的输入端,所述干燥管的输出端与第一电磁阀的输入端相连接;
步骤三:采样时,第一电磁阀开通“流量计—第一电磁阀”之间通道,第二电磁阀开通“泵—空气出口”通道,同时泵启动,含氡空气经过氡子体过滤器—流量计—第一电磁阀—测氡室—泵—第二电磁阀,最后排入大气环境中,经过一段时间后,测氡室内空气全部被置换为与外界空气中氡浓度相同的空气;
步骤四:第一电磁阀开通“流量计—干燥管”之间通道,第二电磁阀开通“泵—干燥管”之间通道,泵继续工作,测氡室内空气经由干燥管形成内循环,在这个过程中,空气中水分被干燥管吸收,成为湿度极低的干燥含氡空气,一段时间后,泵停止,完成待测空气样品的除湿,对样品开始测量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管管长204mm,外径30mm,容积140-180ml,所述干燥管两端各有一个通气口通过三通电磁阀与测氡室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干燥管一端可拆卸式连接有管盖,所述干燥管与管盖的紧固方式为螺口,所述干燥管与管盖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干燥管内置氧化铝或硫酸钙干燥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采用内循环式,通过两个电磁阀调节气路走向,先抽气采样再内循环干燥,从而实现待测空气样品的除湿,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实现在不影响氡浓度测量的前提下,干燥剂使用量是传统方法的三分之一就可达到相同的干燥效果,大幅降低了干燥剂的使用量,减少测氡仪的体积和重量,有效的提高了氡测量仪的便携性和测量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未经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49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