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吧机柜体及茶吧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74151.7 | 申请日: | 202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61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程春明;李乾坤;张江鹏;韦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31/44 | 分类号: | A47J31/44;A47J31/46;A47J31/52 |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徐光普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吧 机柜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吧机柜体及茶吧机,涉及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柜体本体;柜体本体包含至少两个独立间室;至少其中两个独立间室分别为储物室和储水室;茶吧机柜体还包括水路系统,水路系统包括设置于储物室内的第一分支系统,以及设置于储水室内的第二分支系统;第一分支系统与第二分支系统相连通,构成供水水路;控制系统,控制系统预埋于柜体本体内部;其中,柜体本体包括外壳、储物室胆以及储水室胆;其中,水路系统及控制系统分别预先装配固定后,通过充注发泡料并固化后构成柜体本体。本发明通过将水路系统及控制系统预埋在柜体本体内进行发泡,解决了现有的电器件裸露、安全性差、强度低以及容易磕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茶吧机柜体及茶吧机。
背景技术
现有茶吧机,柜体部分一般具有两个间室,一个为储存间,主要存放茶叶、咖啡等物品,另一个间室为水桶存放提供空间。柜体整体为框架结构,相关部件通过简化后的卯榫和螺钉配合连接,或者采用便于拆卸的不同种类的扣件连接,以上拼接方式都需要对板材进行复杂的打孔操作,操作过程较为复杂,工作效率较低。
公开号为CN209863398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茶吧机柜体结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吧机柜体结构,包括透明盖板、顶座、分隔板、底座、背面板和两块侧面板,顶座内部为开口朝下的容置腔,侧面板的上下两端均布有若干插孔;分隔板下面左右两侧均设有上卡槽Ⅰ,上卡槽Ⅰ中均布有若干上空心凸台,底座上面左右两侧均设有下卡槽Ⅰ,下卡槽Ⅰ中均布有若干下空心凸台;分隔板下面后侧设有用于插入背面板上端的上卡槽Ⅱ,两个上卡槽Ⅰ后端分别与上卡槽Ⅱ左右两端贯通,底座上面后侧设有用于插入背面板下端的下卡槽Ⅱ,两个下卡槽Ⅰ后端分别与下卡槽Ⅱ左右两端贯通,背面板左右两面分别与两块侧面板贴合。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板材进行复杂的打孔操作,操作过程简单便捷,能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上述实用新型专利虽然安装工艺、工序有所简化,生产效率有所提升,但是拼装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操作空间和操作技巧,不利于实现,而且柜体整体强度仍然不好,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扭曲变形。在目前整体物流水平还比较低的阶段,搬运过程中出现磕碰折等质量问题的风险仍然较高。柜体间室内部,本身强度不高,无法存放较重的物品。水路系统水路管道、电控系统线束等通过拉扣捆扎等方式裸露放置,整机电气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吧机柜体及茶吧机,通过采用整体框架预先装配后进行发泡的方式,将水路系统及控制系统预埋在柜体本体内进行发泡,解决了现有的电器件裸露、安全性差、强度低以及难以适应恶劣的物流运输条件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茶吧机柜体,包括柜体本体;所述柜体本体包含至少两个独立间室;至少其中两个所述独立间室分别为储物室和储水室;所述茶吧机柜体还包括水路系统,所述水路系统包括设置于储物室内的第一分支系统,以及设置于储水室内的第二分支系统;所述第一分支系统与第二分支系统相连通,构成供水水路;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预埋于柜体本体内部;其中,所述柜体本体包括外壳、设置于储物室内的储物室胆以及设置于储水室内的储水室胆;其中,所述水路系统及控制系统分别预先装配固定后,通过充注发泡料并固化后构成柜体本体,采用发泡工艺制作,水路系统及控制系统中各部件均与发泡料紧密粘合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水路系统还包括水泵以及水路连接件;所述水泵以及水路连接件均固定于吧台顶盖内;所述吧台顶盖设置于柜体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支系统包括依次装配固定于储物室的第一预埋盒及第一水管护套;所述第一水管护套内预先装配有第一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分支系统包括依次装配固定于储水室内的第二预埋盒及第二水管护套;所述第二水管护套内预先装配有第二水管;所述第一水管与第二水管在柜体本体后方空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前后侧分别设置有U型空腔结构以及迷宫式槽口结构;所述外壳下部设置有翻边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41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合型分立半导体晶体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