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3363.3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90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孙翊;鹿奔;蒲华燕;王敏;丁基恒;贾文川;彭艳;罗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3/00 | 分类号: | F16F13/00;F16F9/32;F16F9/53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孙玲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挤压 模式 流变 阻尼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包括支架、容器和连接结构。其中,支架包括底板、导向轴和顶板,导向轴垂直固定于底板上,顶板滑动设置于导向轴上;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同轴设置于容器本体内的两个螺旋弹簧片,容器本体固定于底板上,两个螺旋弹簧片的底部均固定于容器的底部,两个螺旋弹簧片互不接触且间隔180°;容器本体用于容纳巨电流变液;两个螺旋弹簧片分别用于连接正极和负极;连接结构的顶部与顶板固定相连,连接结构的底部与两个螺旋弹簧片的顶部固定相连。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在小体积、无须依赖额外刚性元件的情况下,能够输出一个稳定、可控、巨电流变液利用率高的阻尼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阻尼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
背景技术
电流变液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该材料表现出特殊的流变效应,即当液体中无电场时,电流变液内部颗粒呈现无序分布,宏观上表现为牛顿流体;当在液体中施加电场时,在数毫秒内,液体内部的颗粒被极化并有序分布排列,宏观上从牛顿流体转变为类固体形态;当将施加液体中的电场置零时,液体内部颗粒将恢复原来的无序分布,从类固体形态转变为牛顿流体,整个过程可逆、响应速度快,同时可以通过控制电压大小的方式,实现不同程度的类固体形态化。而巨电流变液和电流变液性质相似,同时流变性能优于电流变液数倍,属于强化的电流变液。
基于巨电流变液的上述特性,尤得减振领域的青睐,是用来制作减振阻尼器的不二之选。和传统的阻尼器相比,巨电流变液阻尼器拥有体积小不占空间、阻尼可调适应性强、性能优异且稳定等优点。现有的巨电流变液阻尼器虽然优于传统阻尼器,但是仍然存在着不足之处,如专利号CN 107687494提出的一种多层挤压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该阻尼器通过罗列叠加将多个电极和筒壁连接,增加了设备的不稳定性,同时存在漏液、漏电的隐患。不仅如此,现有的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具有阻尼利用率低、结构复杂、无法单独使用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在小体积、无须依赖额外刚性元件的情况下,输出一个稳定、可控、巨电流变液利用率高的阻尼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式巨电流变液阻尼器,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包括底板、导向轴和顶板,所述导向轴垂直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顶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导向轴上;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中的一个用于连接固定平台,另一个用于连接负载,以接收振动能量;
容器,所述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和同轴设置于所述容器本体内的两个螺旋弹簧片,所述容器本体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的底部均固定于所述容器的底部,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互不接触且间隔180°;所述容器本体为绝缘材质,用于容纳巨电流变液;所述螺旋弹簧片为导电材质,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分别用于连接正极和负极,以产生电场;
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的顶部与所述顶板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结构的底部与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结构为绝缘材质。
优选地,所述支架还包括导向轴支座和直线轴承,所述导向轴支座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导向轴的底部固定于所述导向轴支座上,所述直线轴承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导向轴与所述直线轴承滑动相连。
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连接轴支座、连接轴和连接板,所述连接轴支座固定于所述顶板上,所述连接板同时与两个所述螺旋弹簧片的顶部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轴的顶部与所述连接轴支座固定相连,所述连接轴的底部与所述连接板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容器包括上容器盖和下容器底板,所述上容器盖固定于所述下容器底板上,所述下容器底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所述连接结构穿过所述上容器盖。
优选地,所述底板与所述下容器底板为一体式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33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