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皮肤检测功能的LED红蓝光美容仪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2973.1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85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程立文;罗雨中;张家荣;张曦晨;姜昱如;裴涵强;张龙杰;王子涵;谢心怡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N5/06 | 分类号: | A61N5/06;A61B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吴旭 |
地址: | 22500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皮肤 检测 功能 led 红蓝光 美容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皮肤检测功能的LED红蓝光美容仪,包括壳体、LED光照组件、检测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LED光照组件包括基板,基板中央设有通孔,基板上位于内侧的一组光源为环绕通孔阵列排列的RGB LED,位于外侧的一组光源为波长分别为不同波长的近红外LED灯依次交替循环排列形成环形。检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射光入射通道、反射光波长选择器、CMOS图像传感器,反射光入射通道与通孔连接。头部的LED光照组件的两组光源,在皮肤光谱检测时可实现不同波长的光照输出,在进行红蓝光嫩肤美容时,控制RGB LED即可实现单色红蓝光的输出,将皮肤光谱检测和红蓝光美容功能结合,实用新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个人皮肤护理用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皮肤检测功能的LED红蓝光美容仪。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越来越注重皮肤的保养、护理,在对皮肤保养、护理前,通常是通过肉眼浅表面的观察皮肤状况,或者去美容院、皮肤科进行皮肤检测,然后再使用美容仪或者化妆品。
通常的皮肤检测和识别技术所采用的图像都是在自然光或其他单一光源下所拍摄的。随着多光谱成像和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成像技术获得的图像逐渐呈现出一些不足,如传统成像下的皮肤检测不能克服目标旋转和光照的影响,目标特征从三维色彩空间获取的准确度和鲁棒性不高等。将多光谱成像的技术应用到皮肤检测,根据人体皮肤在不同光谱波段下的反射特征不同,在不同光谱波段下会得到特征差异的图像。同时,多光谱成像获取的皮肤多光谱反射率特征可以表征人体皮肤的组织信息,是人体皮肤的本征特征,受光照和位置变化的影响小。相比传统皮肤检测成像,光谱成像(SI)的目标是通过一次拍摄获得一个场景图像中每个坐标的光谱,该特征能够更加准确和充分的体现人体皮肤的特点。
LED红蓝光治疗采用高纯度、高功率密度的红光、蓝光对皮肤进行照射,能改变细胞结构,杀死细菌,为新生细胞提供一个适合的环境,增强新胶原质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生成,促进细胞生长;能修复炎性痤疮老化肌肤、缓解日晒灼伤皮肤,而不伤害到皮肤,能美白皮肤、促进皮肤弹性。
现有的皮肤检测仪通常是采用拍照的方式在摄像头下采集到全脸的图像,再根据照片数据分析,然而这类的检测软件和方法缺存在天生的缺陷:即检测环境无法标准化。在拍照的过程中无论是光线、位置、还是人物表情等都不免有所偏差,而且由于离摄像头较远也无法获得很好的数据。而现有的LED红蓝光美容仪功能单一,仅仅可进行光子嫩肤,不能够针对性的进行皮肤护理、保养。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出一种具有皮肤检测功能的LED红蓝光美容仪,实现皮肤光谱检测和红蓝光美容的有效结合。
技术方案:一种具有皮肤检测功能的LED红蓝光美容仪,包括壳体、LED光照组件、检测组件以及控制电路组件,LED光照组件位于壳体头部,检测组件位于壳体中部,控制电路组件位于壳体底部;所述LED光照组件包括基板,基板中央设有通孔,基板上设有两组光源,位于内侧的一组光源为环绕所述通孔阵列排列的RGB LED,位于外侧的一组光源为波长分别为810nm、850nm、940nm的近红外LED灯依次交替循环排列形成环形;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反射光入射通道、反射光波长选择器、CMOS图像传感器,所述反射光入射通道的反射光入口为漏斗形,并与所述通孔连接;
在进行皮肤检测时,所述控制电路组件控制RGB LED和近红外LED灯同时开启,RGBLED发出白光;在进行红蓝光美容美容时,所述控制电路组件控制近红外LED灯关闭,控制RGB LED发出单色红/蓝光。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光波长选择器包括一个平凸透镜以及一个光学衍射元件,所述光学衍射元件为在双凸透镜的一面刻蚀多条衍射缝,从而形成衍射面的单透镜;所述平凸透镜用于将反射光入射通道入射的光线汇聚到光学衍射元件上,所述光学衍射元件用于通过衍射筛选特定波长光线投射到CMOS图像传感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一个匀光罩,所述匀光罩通过卡扣与壳体头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9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数据信息共享系统
- 下一篇:一种模拟预失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