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层滚珠OIS马达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2221.5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14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卓英吉;潘涛;张需要;张吉龙;欧阳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5/00 | 分类号: | G03B5/00;G02B27/64;G02B7/09;G03B13/36 |
代理公司: | 汕尾创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82 | 代理人: | 龚漫军 |
地址: | 517000 广东省河源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滚珠 ois 马达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滚珠OIS马达,定义被摄物位于光轴方向的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的固定部,包括位于光轴方向后方的座体以及与座体连接的上盖;对焦机构,设于固定部内且能够相对固定部移动;以及防抖机构,包括固定设于座体光轴方向前方的防抖线路板、以及活动设于防抖线路板光轴方向前方的轨道板;其中,轨道板具有位于光轴方向前方的第一表面、以及位于光轴方向后方的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设有若干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第一放置槽内设有第一滚珠,第二放置槽内设有第二滚珠,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分别与对焦机构和座体接触。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简单,加工组装方便,且成本低廉、空间紧凑、防抖性能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透镜马达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层滚珠OIS马达。
背景技术
目前在移动设备上装载的摄像镜头一般具有光学防抖功能,光学防抖功能是指在镜头中,通过可移动式的部件,对发生震动的光路进行补偿,来避免或者减少扑捉光学信号过程中出现的仪器抖动现象,从而实现减轻照片模糊的效果,提高成像质量。
现有镜头的防抖结构是通过四根吊环弦丝将中框悬挂在底座的上方,吊环弦丝通常是直径0.05mm左右的圆柱状金属棒,其作用是在结构上形成一定的轴向支撑力和径向挠曲力,使得包含中框在内的对焦机构悬挂在底座上方,并且维持包含中框在内的对焦机构在光轴(Z轴)中心附近。
由于吊环弦丝的制作工艺复杂、材料成本高,导致镜头的整体成本升高,在一个镜头产品中,吊环弦丝的成本大约占总成本的20%~30%之间。因为要克服吊环弦丝的弹力才能使对焦机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上移动,所以采用吊环弦丝结构的OIS需要配置较大的动力,对此需要较大的磁铁和线圈,造成产品的体积变大,不能满足目前电子产品薄型化的需求,且大动力需要大电流功耗,容易加速电子产品的电池消耗。另外,由于对焦机构在垂直于光轴的方向是无轨运动,仅靠安培力克服弹力而运动,容易产生运动倾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滚珠OIS马达,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一种双层滚珠OIS马达,定义被摄物位于光轴方向的前方,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空的固定部,包括位于光轴方向后方的座体以及与座体连接的上盖;
对焦机构,设于所述固定部内且能够相对所述固定部移动;以及
防抖机构,包括固定设于所述座体光轴方向前方的防抖线路板、以及活动设于所述防抖线路板光轴方向前方的轨道板;
其中,所述轨道板具有位于光轴方向前方的第一表面、以及位于光轴方向后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分别设有若干第一放置槽和第二放置槽,所述第一放置槽内设有第一滚珠,所述第二放置槽内设有第二滚珠,所述第一滚珠和第二滚珠分别与所述对焦机构和所述座体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对焦机构包括中框、活动设于所述中框内侧的透镜载体、设于所述透镜载体外周的若干驱动线圈、嵌设于所述中框内并与所述驱动线圈隔空相对的磁性体、以及用于悬架支撑所述透镜载体的弹簧元件。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元件包括上簧片和下簧片,所述上簧片设于所述透镜载体的光轴方向前方,所述下簧片设于所述透镜载体的光轴方向后方。
进一步的,所述防抖线路板对应所述磁性体的位置设有防抖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开口朝向光轴方向的前方,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底部形成为朝向光轴方向的后方凸起的弧形,所述第一放置槽的开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滚珠的直径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放置槽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一放置槽设于所述轨道板的角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开口朝向光轴方向的后方,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底部形成为朝向光轴方向的前方凸起的弧形,所述第二放置槽的开口的宽度与所述第二滚珠的直径相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源友华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22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