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抑尘结构及输煤、碎煤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1314.6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8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毕婷婷;王汝青;赵勇;李宇;文明波;石峥嵘;刘皞;付衡业;刘晓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11/20 | 分类号: | B65G11/20;B65G69/18;B65G43/00;B02C23/00;B02C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康艳艳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构 煤系 | ||
本发明涉及输煤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尘结构及输煤、碎煤系统,抑尘结构适于安装在落煤管中,落煤管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抑尘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结构适于固定在其中一个第一侧壁上,第一固定结构上设有适于与落煤管内部相通的第一铰接孔;第二固定结构适于固定在其中另一个第一侧壁上,第二固定结构上设有适于与落煤管内部相通的第二铰接孔;挡板通过铰接轴连接在第一铰接孔和第二铰接孔中,挡板及铰接轴适于通过安装通孔安装到落煤管中;驱动组件适于固定在落煤管外,驱动组件与铰接轴相连,用于驱动挡板转动,以使挡板具有与落煤管的轴向相垂直的阻挡位置以及与落煤管的轴向相平行的打开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煤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尘结构及输煤、碎煤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已经建成的电厂中,输煤系统的落料管由于先前设计缺陷及技术所限,在输煤皮带启动、除尘器启动以及输煤过程中由于风阻原因,会产生逆向粉尘,经由落料管返回上层输煤漏斗。尤其是碎煤机上部溜管,在碎煤机启动时,由于内部正压,碎煤机本体及溜管的粉尘全部经由落煤管及漏斗返出,整个碎煤机室烟雾缭绕。传统方案多为增加除尘器,这样做造价昂贵,而且耽误排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碎煤机在启动时粉尘会通过落煤管向上返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粉尘通过落煤管向上返出的抑尘结构及输煤、碎煤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抑尘结构,适于安装在落煤管中,所述落煤管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抑尘结构包括:第一固定结构,适于固定在其中一个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一固定结构上设有适于与所述落煤管内部相通的第一铰接孔;第二固定结构,适于固定在其中另一个所述第一侧壁上,所述第二固定结构上设有适于与所述落煤管内部相通的第二铰接孔;挡板,通过铰接轴连接在所述第一铰接孔和所述第二铰接孔中,所述挡板及所述铰接轴适于通过所述安装通孔安装到所述落煤管中;驱动组件,适于固定在所述落煤管外,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铰接轴相连,用于驱动所述挡板转动,以使所述挡板具有与所述落煤管的轴向相垂直的阻挡位置以及与所述落煤管的轴向相平行的打开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结构和/或所述第二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包括第一板状部,所述第一板状部适于抵在所述第一侧壁外,所述第一板状部开设有矩形孔及所述第一铰接孔或所述第二铰接孔;上固定槽,为U型结构,包括第一底板及设在第一底板两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上固定槽适于穿过所述矩形孔,以使所述第一侧板抵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所述第二侧板抵在所述第一板状部外,所述第一底板抵在所述矩形孔的上孔壁上;下固定槽,为U型结构,包括第二底板及设在第二底板两侧的第三侧板和第四侧板,所述下固定槽适于穿过所述矩形孔,以使所述第三侧板抵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所述第四侧板抵在所述第一板状部外,所述第一底板抵在所述矩形孔的下孔壁上;密封组件,密封连接在所述第一板状部外,并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通过螺钉连接。
可选地,所述固定框还包括第二板状部,所述第二板状部设在所述第一板状部的两端,所述第二板状部适于抵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邻的第二侧壁外。
可选地,所述第一板状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密封垫,设在所述安装槽中;密封板,位于所述第二侧板和所述第四侧板外,并与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侧板、所述第四侧板通过螺钉连接。
可选地,所述挡板外环绕设有第二密封垫,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阻挡位置时,所述第二密封垫与所述落煤管的内壁密封连接。
可选地,所述挡板由三防针刺毡制成;
和/或,所述抑尘结构还包括轴承座及设在所述轴承座内的轴承,所述轴承座安装在所述第一板状部上,所述铰接轴设置在所述轴承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131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