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杂交籼稻种植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9830.5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5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易镇邪;陈澎军;屠乃美;魏征;韩继军;缪源卿;陈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B79/02 | 分类号: | A01B79/02;A01G22/2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峰诚志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5 | 代理人: | 陈婷 |
地址: | 410128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杂交 籼稻 种植 滨海 盐碱地 综合 改良 方法 | ||
1.一种基于杂交籼稻种植的滨海盐碱地综合改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水稻种植前进行旋耕洗田,并施用土壤改良剂;
(2)选用耐盐的水稻品种,按照25~35cm×15~20cm的株行距进行插秧;
(3)在水稻种植前后分别施肥;
(4)在水稻生长期间通过水分管理控制盐度;
(5)当90%以上稻粒成熟变黄时,即可收获;
所述旋耕洗田时田间水层的高度为10~20cm;所述旋耕洗田时每旋耕两次换水一次;所述旋耕洗田的频率为每两年6~10次;所述旋耕洗田的时间为第一年6月旋耕洗田4~8次,次年6月旋耕洗田1~2次;所述旋耕洗田后耕层土壤中盐分不高于4‰;
所述土壤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有机肥40~50份,生物菌肥1~2份、结构改良剂1~2份;所述土壤改良剂每公顷的使用量为45~50吨;
所述水稻品种为湘两优900;
所述施肥过程中,在种植前施基肥,在种植后施分蘖肥和穗肥;所述施肥过程中采用有机肥和/或化肥;
所述施肥过程中采用化肥时,每亩施氮肥16~20kg,磷肥8~10kg,钾肥16~20kg;所述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施入;所述氮肥和钾肥分为基肥、分蘖肥与穗肥按质量比4~5:3:2~3的比例分别施入;
所述施肥过程中采用有机肥和化肥时,每亩施用有机肥2800~3200kg、复合肥45~55kg作为基肥,每亩施用氮肥12~15.5kg作为分蘖肥,施用氮肥17.5~22.5kg作为穗肥;所述分蘖肥分两次施用,第一次在插秧后第5~7天施用4.5~5.5kg,第二次在插秧后第12天施用7.5~10kg;所述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施用,所述促花肥每亩施用量为12.5~15kg,在水稻幼穗分化第2期施用,所述保花肥每亩施用量为5~7.5kg,在水稻幼穗分化第4期施用;
所述氮肥为尿素,所述磷肥为五氧化二磷,所述钾肥为氧化钾,所述有机肥为猪粪有机肥;
所述水分管理的方法为:
(1)移栽期至有效分蘖终止期移栽后保持水层高度为3~4cm,返青期水层高度为6~7cm,返青后到有效分蘖期终止期水层高度为2~3cm;
(2)有效分蘖终止至有穗分化始期保持水层高度为10~12cm,保持时间为5~7天;
(3)幼穗分化至乳熟期保持水层高度为6~7cm;
(4)乳熟期至成熟期抽穗后20~25天后不再保持水层,仅保持土壤饱和水状态;
所述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播种旱地作物进行轮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未经湖南农业大学;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983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路接口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复杂地层的顶管进出洞止水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