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合成尿苷二磷酸-6-叠氮-D-半乳糖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68981.9 | 申请日: | 2021-08-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105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文留青;罗雅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P19/30 | 分类号: | C12P19/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徐琳;李维盈 |
| 地址: | 2012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成 二磷酸 叠氮 半乳糖 方法 | ||
1.一种合成尿苷二磷酸-6-叠氮-D-半乳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化合物6在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化合物12,其反应式如下所示:
优选地,其中,所述半乳糖激酶选自:长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BiGalK)或在BiGalK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BiGalK活性的由BiGalK衍生的蛋白质,齿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链状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小鸡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动物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两歧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星状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短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假长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假链状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
S2,在拟南芥来源的糖焦磷酸化酶(AtUSP)或在AtUSP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AtUSP活性的由AtUSP衍生的蛋白质的作用下,化合物12转变为尿苷二磷酸-6-叠氮-D-半乳糖1α,其反应式如下所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BiGalK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齿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4所示;所述链状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5所示;所述小鸡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6所示;所述动物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7所示;所述两歧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8所示;所述星状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9所示;所述短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0所示;所述假长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1所示;所述假链状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2所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编码所述BiGalK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3所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步骤S1中,所述反应在三磷酸腺苷和金属Mg2+存在条件下进行,和/或
其中,步骤S1中,所述反应体系的pH值为6至9,优选为7.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2中,所述AtUSP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优选地,编码所述AtUSP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4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步骤S2中,所述反应在三磷酸尿苷和金属Mg2+存在条件下进行,和/或
其中,步骤S2中,所述反应体系的pH值为6至9,优选为约7.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2中,进一步使用无机焦磷酸化酶(PPA)或在PPA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PPA活性的由PPA衍生的蛋白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步骤S2中,所述PPA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3所示,优选地,编码所述PPA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5所示。
9.一种合成尿苷二磷酸-6-叠氮-D-半乳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化合物6、三磷酸腺苷、三磷酸尿苷作为底物,在金属Mg2+存在下,在权利要求1中步骤S1中所述的双歧杆菌来源的半乳糖激酶和步骤S2中所述的拟南芥来源的糖焦磷酸化酶(AtUSP)或在AtUSP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AtUSP活性的由AtUSP衍生的蛋白质、和任选的无机焦磷酸化酶(PPA)或在PPA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且具有PPA活性的由PPA衍生的蛋白质的作用下,催化合成尿苷二磷酸-6-叠氮-D-半乳糖,其反应式如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分离纯化步骤,优选地,所述纯化步骤包括:在上述催化合成反应结束后,加入乙醇,固液分离,液体减压脱除溶剂,然后用去离子水溶解,聚丙烯酰胺凝胶柱(P-2)分离,薄层色谱法(TLC)检测分离效果;合并包含产物的组分,减压脱除溶剂,用去离子水溶解后,琼脂糖凝胶(QS-FF)离子交换柱分离,去除杂质;将含有产物的组分合并,减压脱除溶剂,然后用去离子水溶解,P-2凝胶柱分离收集含有产物的组分,优选经浓缩冻干,得到目标产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98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