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盆腔神经节体外培养模型、损伤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8337.1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1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4 |
发明(设计)人: | 方佳峰;施万程;杨文德;黄旭娜;刘千惠;杨晓锋;陈泽宏;张振彬;聂攀;卫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N5/079 | 分类号: | C12N5/079;C12Q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润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46 | 代理人: | 林伟斌 |
地址: | 51065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盆腔 神经节 体外 培养 模型 损伤 及其 构建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盆腔神经节体外培养模型、损伤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以1640培养基为培养液基础成功实现盆腔神经节体外培养,获得盆腔神经节体外培养模型,更通过过氧化氢诱导盆腔神经节氧化应激损伤获得盆腔神经节损伤模型,且上述构建方法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通过所述体外培养模型、损伤模型便于研究神经损伤性ED的发病机制和相应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物模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盆腔神经节体外培养模型、损伤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据WHO癌症研究中心统计,2018年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新发病例为180万,死亡人数为88万。2015年中国直肠癌新发病例数38.8万,死亡病例数为18.7万,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列我国恶性肿瘤第3位和第5位。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且结直肠癌中以直肠癌患者多见。现有技术中,手术治疗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手段,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是,该手术治疗手段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就包括并发症的发生。直肠癌术后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其常见并发症,且在直肠癌手术治疗对象中,产生该并发症的患者高达50%。现有技术表明,引起该并发症的根源在于:术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盆腔自主神经(PAN)损伤。且即使能通过神经电刺激技术辨认保护PAN以显著降低ED发生率,但仍有约20%男性直肠癌患者无法避免。该并发症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心理健康,所以,对该并发症的治疗显得至关重要。而对于该神经损伤性ED患者,目前临床上还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而对此,实际上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原因之一包含了基础研究条件的缺乏,主要体现于现有技术缺乏适于模拟人体神经性损伤ED的动物模型,尤其是盆腔神经节体外模型、损伤模型等,在没有该类实验动物模型的基础上,不便于研究盆腔神经节损伤引起的勃起功能障碍,也不方便为神经损伤性ED患者研究有效的治疗方法、药物等。因此,现有技术亟需一种盆腔神经节体外培养模型或损伤模型等,以便于研究神经损伤性ED发病机制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盆腔神经节体外培养模型、损伤模型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以1640培养基为培养液基础成功实现盆腔神经节体外培养,更通过过氧化氢诱导盆腔神经节损伤获得盆腔神经节损伤模型,且上述构建方法简单、成本低、便于操作,通过所述体外培养模型、损伤模型便于研究神经损伤性ED的发病机制和相应有效的治疗药物、方法等。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盆腔神经节损伤模型的构建方法,采用过氧化氢诱导组织培养液中的盆腔神经节。通过过氧化氢氧化应激以诱导盆腔神经节损伤,从而获得盆腔神经节损伤模型。该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且构建形成的模型表现优异。构建形成的盆腔神经节损伤模型便于研究以获得现有技术中神经损伤性勃起功能障碍病症的有效治疗措施,促进盆腔神经节损伤所致病症、药物的研究。在本发明的一个以上实施例中,本发明人获取成年大鼠MPG组织后以1640培养基作为基础培养环境进行体外培养,分别利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对体外培养的MPG进行氧化应激损伤,通过免疫组化、Elisa、神经丝长度比较,确定合适的损伤浓度,构建损伤模型。最终,通过体外培养MPG,并比较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损伤后MPG免疫组化的神经蛋白染色、Elisa测定的神经因子浓度、神经丝生长长度,确定200μM浓度过氧化氢损伤可建立有效MPG体外损伤模型,获得适宜的过氧化氢破坏浓度,并成功构建相应的盆腔神经节损伤模型。
进一步地,过氧化氢浓度终浓度为0.1μM~500μM。
进一步地,过氧化氢浓度终浓度为100μM~500μM。所述过氧化氢为3%过氧化氢。
更进一步地,过氧化氢浓度终浓度为100μM~300μM。
更进一步地,过氧化氢浓度终浓度为200μM。
进一步地,具体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肝脏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33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塑料PVC灯笼的加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