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8328.2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321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8 |
发明(设计)人: | 杜军;王存理;曹文刚;吴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5/115 | 分类号: | C12N15/115;G01N33/70;C12Q1/26;C12Q1/30;C12Q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彭辉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葛***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羟苯磺酸钙 核酸 适配体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选自如SEQ ID NO.1、SEQ ID NO.2或SEQ ID NO.3所示序列的核酸适配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包括该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的肌酐检测试剂盒。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非诊断目的的肌酐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临床检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及应用。
背景技术
核酸适配体(Aptamer)是一种利用体外筛选技术-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得到的结构化的寡核苷酸序列(DNA或RNA),对相应的靶标分子(蛋白质,病毒,细菌,细胞,药物等)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和高度的亲和能力。
肌酐,化学式是C4H7N3O,是肌酸在人体代谢的终末产物,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血清肌酐是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有效指标,临床常用于肾功能监测以及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治疗的指征。肌酐的主要临床检测方法为苦味酸法和肌氨酸氧化酶法,苦味酸法因为其具有毒性且抗干扰能力差、不稳定等原因逐渐被淘汰,而肌氨酸氧化酶法因为其良好的准确性、线性、稳定性等,逐渐在临床检测中占据主导地位。
羟苯磺酸钙是一种微血管保护剂,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的治疗。该药在人体内以基本原型存在,通过肾脏和肠道排泄。羟苯磺酸钙片的药物浓度在体内的量以及变化为:健康男性,口服本品500mg,约4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峰浓度约为13μg/ml。在组织中分布广泛,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20~25%,但不能透过血脑屏障。羟苯磺酸钙片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口服后24小时内约有50%从尿中排出,其中仅有10%是代谢产物。静脉给本品500mg后5分钟,血浓达峰,峰浓为65μg/ml。静注后24小时内约有75%从尿中排出。其药动学特征符合二房室模型,β相消除半衰期为4.1小时。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发现,羟苯磺酸钙对肌氨酸氧化酶法肌酐检测试剂盒检测肌酐有严重的负干扰。对于羟苯磺酸钙干扰肌氨酸氧化酶法肌酐检测试剂盒检测肌酐的原理,已有部分学者进行的研究,但鉴于原理复杂,目前没有找到确切干扰的机制。
肌酐的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是目前临床使用最广泛的肌酐检测方法,其原理为①第一步利用肌氨酸氧化酶和肌酸眯基水解酶将内源性肌酸转化为不可被肌酐酶催化的物质,同时产生的H2O2被过氧化氢酶分解,从而消除了内源性肌酐的干扰②第二步,肌酐酶将样品中的肌酐转化为肌酸,肌酸经过肌氨酸氧化酶和肌酸眯基水解酶催化反应产生H2O2,同时第二步试剂中添加了过氧化氢酶抑制剂(通常为0.1%的叠氮化钠),此时反应产生的H2O2不可被分解,从而可以使用trinder’s反应对其定量,从而间接得到样品中肌酐的浓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肌氨酸氧化酶法测定肌酐时羟苯磺酸钙干扰的问题,提供一种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及应用。
一种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选自如SEQ ID NO.1、SEQ ID NO.2或SEQ IDNO.3所示序列的核酸适配体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一种肌酐检测试剂盒,包括所述的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包括用于转化内源性肌酸的R1试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剂盒还包括用于转化肌酐的R2试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单独存在于R1试剂或R2试剂中,或同时存在于R1试剂和R2试剂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合羟苯磺酸钙的核酸适配体在R1试剂或R2试剂中的浓度为1nmol/L~100n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