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浇U型渠专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5995.5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02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徐寿会;徐寿松;晏翔;徐兵;晏春杏;任瑞国;徐健;赵维勤;王明霞;王启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通惠系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E02B5/02;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南京明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64 | 代理人: | 葛红 |
地址: | 225800 江苏省扬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专用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现浇U型渠专用混凝土,具体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包括以下原料: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碎石、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硅酸铝陶瓷纤维、纳米级颗粒、硅粉、添加剂和水。本发明采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和碎石作为基材,并添加有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和硅酸铝陶瓷纤维,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塑性收缩、干缩、温度变化等因素引起的微裂纹,防止及抑制混凝土原生裂缝的形成和发展,大大改善混凝土/砂浆的防裂抗渗性能、抗冲磨性能,增加混凝土的韧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而玄武岩纤维能够使得混凝土承载能力高,抗冲击性强,耐腐蚀性、化学稳定性和耐高温性能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现浇U型渠专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渠是人工开凿的水道,有干渠、支渠之分。干渠与支渠一般用石砌或水泥筑成,具有在空间上调水功能,保持水资源平均分配。洪水来可以阻挡,防止发生危险。有效的保存水资源,其中U型渠由于节水效果好、水资源利用率较高而得到大量的应用,U型渠道施工在开挖渠基时主要要控制渠道直墙段的深度,当开挖至直墙段以下时,U型可进行人工初步成型开挖,可以满足要求。U型渠一般在开挖的侧壁上铺设混凝土。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
随着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对混凝土的性能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抗压强度,而是在立足强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混凝土的耐久性、变形性能、防火抗爆性能、防渗水性能、韧性、耐腐蚀性、保温性、健康环保性以及降低成本等等综合指标的平衡和协调。混凝土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比以前更明确、细化和具体。同时,建筑设备水平的提升,新型施工工艺的不断涌现和推广,使混凝土技术适应了不同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要求,发展很快。
现有的U型渠用混凝土防渗效果不好,水渠中的水容易渗出,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使用寿命较低,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现浇U型渠专用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高混凝土的防渗性能,提高混凝土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现浇U型渠专用混凝土,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150-180份、粉煤灰70-100份、碎石850-950份、聚丙烯纤维30-40份、玄武岩纤维30-40份、硅酸铝陶瓷纤维20-30份、纳米级颗粒20-40份、硅粉40-60份、添加剂30-40份和水80-100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160-170份、粉煤灰80-90份、碎石830-920份、聚丙烯纤维33-37份、玄武岩纤维33-37份、硅酸铝陶瓷纤维23-27份、纳米级颗粒25-35份、硅粉45-55份、添加剂33-37份和水85-95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硅酸盐水泥165份、粉煤灰85份、碎石900份、聚丙烯纤维35份、玄武岩纤维35份、硅酸铝陶瓷纤维25份、纳米级颗粒30份、硅粉50份、添加剂35份和水90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包括引气剂、减水剂、自修复剂、补强剂和晶体抑制剂,所述引气剂、减水剂、自修复剂和补强剂的质量比为1:(1.2-1.8):(0.5-0.8):(0.8-1),所述引气剂为松香或松香缩聚物,所述减水剂为聚羧酸盐减水剂,所述自修复剂包括载体Fe(OH)3絮状多孔胶体和高活性材料磨细矿渣,所述补强剂为天然胶乳,所述纳米级颗粒包括纳米碳酸钙和纳米二氧化硅,所述纳米碳酸钙和纳米二氧化硅的质量比为1:(1.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通惠系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扬州通惠系统集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9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