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谷物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5978.1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25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刘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同仁堂参茸中药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00 | 分类号: | A23L11/00;A23L19/00;A23L33/21;A23L33/135;A23L33/12;A23L33/10;A23P10/30;A23L29/30;A23L29/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谷物 冲调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冲饮食品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谷物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一种谷物冲调粉,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豌豆粉15‑25份、低聚异麦芽糖14.5‑15.5份、植脂末5‑20份、香蕉粉1‑3份、菊粉1‑5份、麦芽糊精0.5‑1.5份、乳酸菌粉0.7‑0.85份、柠檬酸0.008‑0.012份、香精0.008‑0.012份。其制备方法为将原料混合均匀后,按规格进行包装。本申请的谷物冲调粉具有提高对人体肠道的调节作用,促进消化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冲饮食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谷物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食品结构中,粮食投入比重下降,而肉类以及碳水类化合物的比重有所提升,不利于均衡膳食,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需要一种简单快捷的补充“粮食”的方法,谷物冲调粉应运而生。
谷物冲调粉是用谷物粉、调味剂、甜味剂、天然香料等以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可冲饮食用的一种速食产品。为了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有的产品中会添加一些益生菌。
正对上述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含益生菌的谷物冲调粉在调节肠道菌群,促进消化方面的效果较差,这可能是因为益生菌无法在高温和胃酸的环境下存活继而活着到达肠道,使得到达肠道的有效调节物质较少,从而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谷物冲调粉对人体肠道的调节作用,促进消化,本申请提供一种谷物冲调粉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谷物冲调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谷物冲调粉,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豌豆粉15-25份、低聚异麦芽糖14.5-15.5份、植脂末5-20份、香蕉粉1-3份、菊粉1-5份、麦芽糊精0.5-1.5份、乳酸菌粉0.7-0.85份、柠檬酸0.008-0.012份、香精0.008-0.012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豌豆粉与植脂末作为主要成分,主要用来产生饱腹感,低聚麦芽糖不会被胃酶消化,而会直接进入到肠道中,低聚异麦芽糖能促进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抑制肠道有害菌及腐败物质形成,增加维生素含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低聚麦芽糖还可以被到达肠道中的乳酸菌利用,促进乳酸菌在肠道内繁殖,调节肠道内的菌群环境,抑制肠道内腐生菌的滋生,在香蕉粉的协同作用下,遏制因食物发酵而致有毒气体及有毒物质在肠道内的生成,加速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增加排泄次数和排泄分量,从而减少腹部胀痛和肠道胀气,同时,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食物中的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另外,肠内其它有害菌则不能利用低聚异麦芽糖,从而能抑制有害菌生长,促使肠道内微生态向良性循环调整。
优选的,一种谷物冲调粉,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而成:豌豆粉16-20份、低聚异麦芽糖15-15.4份、植脂末8-15份、香蕉粉1.5-2.5份、菊粉2-4份、麦芽糊精0.8-1.2份、乳酸菌粉0.75-0.82份、柠檬酸0.009-0.011份、香精0.009-0.011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优化原料间的配比,从而提升谷物冲调粉的整体性能。
优选的,所述谷物冲调粉还包括重量份为0.3-0.5的三丁酸甘油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乳酸菌可迅速在肠黏膜上定植,产生胞外糖苷酶等活性物质及大量醋酸和乳酸等酸性物质,降低肠道pH值,抑制致病菌增殖。三丁酸甘油酯可促进肠黏膜的发育成熟,形成肠道屏障,还可通过调节肠道pH值优化菌群结构。乳酸菌、三丁酸甘油酯均会降低肠道菌群丰度,三丁酸甘油酯水解通过氢离子沉积降低消化道的pH值,乳酸菌分解产生的乳酸,使肠道环境过酸,从而抑制部分细菌增殖,乳酸菌与三丁酸甘油酯对肠道pH值的降低起协同作用,有利于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以及促进消化。
优选的,以所述乳酸菌粉为芯材,以海藻酸钙为壁材,制备海藻酸钙微胶囊,将乳酸菌粉以海藻酸钙微胶囊的形式添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同仁堂参茸中药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同仁堂参茸中药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9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五金钢管超长自动除锈装置
- 下一篇:铜铝复合板带及其制备方法、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