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渗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4681.3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2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顾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浦盈混凝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4 | 分类号: | C04B28/04;C04B24/38;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700 上海市青***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水 混凝土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渗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抗渗防水混凝土,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砂子400‑500份;细石400‑500份;水泥250‑500份;粉煤灰30‑80份;水100‑150份;引气剂3‑5份;抗渗剂5‑8份;抗渗防水填料300‑450份;所述抗渗防水填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获得:a、预处理:将纤维填料与粉末填料加热混合后,冷冻干燥,制得混合填料;b、改性:将混合填料、抗渗溶胶和表面活性剂加热混合,即可制得抗渗防水填料;所述抗渗溶胶由超支化聚丙烯酸酯、淀粉、磷酸酯组成。本申请中制得的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能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渗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指以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与水、砂子、细石,必要时掺入化学外加剂和矿物掺合料,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础工程材料之一。由于其成本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较高的强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其中以抗渗混凝土为例。
相关技术中的抗渗混凝土包括骨料、水泥浆和引气型外加剂,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引气型外加剂的添加,可通过在混凝土内部产生不连通的气泡,改变原混凝土内的空隙,继而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渗性。
但上述技术中的抗渗混凝土,其防水抗渗能力有限,在长期应用于大坝、矿井、水渠等需要长期浸水的环境中时,无法起到较好的抗渗效果,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继而混凝土的抗渗能力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为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防水抗渗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渗防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抗渗防水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抗渗防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砂子400-500份;
细石400-500份;
水泥250-500份;
粉煤灰30-80份;
水100-150份;
引气剂3-5份;
抗渗剂5-8份;
抗渗防水填料300-450份;
所述抗渗防水填料由以下步骤制备获得:
a、预处理:将纤维填料与粉末填料加热混合后,冷冻干燥,制得混合填料;
b、改性:将混合填料、抗渗溶胶和表面活性剂加热混合,即可制得抗渗防水填料;
所述抗渗溶胶由超支化聚丙烯酸酯、淀粉、磷酸酯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纤维填料和粉末填料经加热混合、冷冻干燥处理得到的混合填料,其在加热条件下与抗渗溶胶的结合效果较好,超支化聚丙烯酸酯、淀粉和磷酸酯可通过三者相互协同,并与混合填料交联形成立体网状的配合物,该配合物彼此黏连堆叠且结构致密,推测该配合物可能是淀粉在加热条件糊化后,在磷酸基团作用下酯化黏连,并与超支化聚丙烯酸酯结合填充形成,立体网状配合物与骨料和水泥充分拌和后,可与骨料和水泥充分结合填充构成致密厚实的结构层,继而减少了混凝土内部渗水通道的产生,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
优选的,所述抗渗溶胶由超支化聚丙烯酸酯、淀粉、磷酸酯按重量比1:(2-3):(0.5-0.8)组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配比的超支化聚酰胺树脂、淀粉和磷酸酯,能够通过三者间的协同增效作用与混合填料交联形成致密的立体网状配合物,立体网状配合物与骨料和水泥填充结合,共同构成致密的防水抗渗结构层,混凝土内部不易产生渗水通道,继而保障了混凝土的防水抗渗性能。
优选的,所述抗渗防水填料中纤维填料与粉末填料按重量比1:(0.3-0.5)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浦盈混凝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浦盈混凝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46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