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4621.1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26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谭学政;夏永全;王千;杨振涛;张川;潘学良;李长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昌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65/06 | 分类号: | C08F265/06;C08F257/02;C08F212/08;C08F216/08;C08F220/18;C08F212/14;C08L27/06;C08L51/00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李欣 |
地址: | 262600 山东省潍坊市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烯酸酯 类抗冲 改性 制备 方法 | ||
一种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第一内核、制备第二内核、制备混合内核液、制备壳乳液、制备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由本发明制备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能够将聚氯乙烯的缺口冲击强度提高到15.5‑16.8kJ/m2;将聚氯乙烯的断裂伸长率提高到357‑385%,拉伸强度提高到53.2‑56.9MPa,弯曲强度提高到93.4‑98.2MPa;将聚氯乙烯的透光率提高到87.4‑89.3%,雾度降低到5.8‑6.7%;而且本发明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不需要在氮气氛围中制备,能够简化反应过程,反应产物稳定,而且提高了反应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抗冲改性剂领域。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类抗冲击改性剂是一种优质且环保的塑料改性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硬质制品,如管材管件、塑钢门窗、板材、容器等,丙烯酸酯类抗冲击改性剂一般由交联的丙烯酸正丁酯聚合物为核,以与聚氯乙烯相容性好的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为壳,组成核/壳结构。丙烯酸酯类抗冲击改性剂以粒子形态分散于聚氯乙烯连续相基体中,在受外力冲击时,聚氯乙烯产生微小裂纹而波及丙烯酸酯类抗冲击改性剂弹性粒子,使其压缩变形,冲击能被吸收,阻止了裂纹的继续发展,从而提高了材料抗冲强度。同时,丙烯酸酯类抗冲击改性剂还可赋予聚氯乙烯制品良好的加工性、耐候性能,因此,特别适合于户外用制品中,是目前综合性能最优异的聚氯乙烯增韧改性剂。
但是,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加入会影响聚氯乙烯的韧性,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虽然可以通过加入其他助剂改善聚氯乙烯的韧性,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但是助剂的过多加入会影响氯化聚氯乙烯的耐候性;而且,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和其他助剂都会影响聚氯乙烯的透明性,加入的量越多,对聚氯乙烯的透明性影响就越大。
专利CN104231151B公开了聚氯乙烯用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利用聚乙烯醇为保护胶体,合成核层由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交联剂组成的种子乳液,壳层由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交联剂包覆形成的壳层。该专利的不足:该大粒径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加入会影响聚氯乙烯的韧性,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
专利CN110734617A公开了耐候性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包括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丙烯酸酯类核-壳接枝共聚物65-95.5%,加工助剂3-33.5%,磷酸0.5%,白油1%,所述丙烯酸酯类核-壳接枝共聚物由核部分和壳部分组成,核部分为丙烯酸酯类弹性体,丙烯酸酯类弹性体在丙烯酸酯类核-壳接枝共聚物中的重量百分比含量大于80%。该专利的不足:该耐候性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加入会影响聚氯乙烯的透明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在提高聚氯乙烯抗冲性的同时,提高聚氯乙烯的韧性,弯曲强度,拉伸强度,耐折白和透明性,同时还可以降低其他助剂的用量,避免其他助剂对聚氯乙烯透明性的影响。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第一内核、制备第二内核、制备混合内核液、制备壳乳液、制备丙烯酸酯类抗冲改性剂。
所述制备第一内核,向反应釜中加入去离子水和氯化钠,将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到50-55℃,反应釜的转速控制到120-125rpm,然后加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偶氮二异丁腈,反应10-15min后加入聚山梨酯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反应1-1.2h后,向反应釜中加入丙烯酰胺、过硫酸铵、亚硫酸铵,将反应釜的温度控制到40-45℃,反应釜的转速控制到70-75rpm,继续反应0.5-1h后得到第一内核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昌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昌泰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46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