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温敏凝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4079.X | 申请日: | 2021-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3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华;孟翔雪;张释心;孙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5/06 | 分类号: | A61K45/06;A61K9/06;A61K9/127;A61K31/167;A61K31/245;A61K31/445;A61K41/00;A61K47/24;A61K47/28;A61K47/36;A61P23/02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陈宏伟 |
地址: | 130011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局部 镇痛 药物 红外 响应 脂质体 凝胶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温敏凝胶,能够降低消除现有温敏凝胶的毒副作用,可以延长缓释周期,实现响应性和可调释放的问题,使患者自主调节给药,大大改善疼痛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依从性。本发明的复合药物递送系统呈现网格结构,脂质体包埋在其中,平均粒径在150‑200nm之间,电位在‑2.88mV左右;近红外作用时产生单线态氧,能够实现光响应释放行为;释放行为表现为先突释再缓释,且缓释效果较明显,同时又能近红外响应提高释放速率,在一定时间内提升了罗哌卡因的镇痛浓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温敏凝胶,本发明还公开了其制备方法,属于药物制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疼痛是术后常见的主诉。根据疼痛持续的时间和性质,可将疼痛分为急性和慢性。目前常用缓解疼痛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别是药物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大多是和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使用,也可单独用于一些症状较轻的疼痛或不适。药物治疗中常见的镇痛药物有阿片类镇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其他辅助药物。其中,阿片类药物是目前发现止痛最强的药物,主要应用于急性疼痛,中重度疼痛,但阿片类药物主要来自于罂粟中的生物碱及其衍生物,因此很容易上瘾并产生依赖,大剂量的阿片类药物还会产生呼吸抑制。非甾体类抗炎药主要用于炎症、发热和轻中度疼痛治疗,但容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此外,这些药物的特异性缺乏会引起全身性副作用的高发。
临床常用的局麻药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两种,分别是酰胺类和酯类。酰胺类包括罗哌卡因(Rop)、布比卡因、利多卡因、依替卡因、丙胺卡因和甲哌卡因;酯类包括普鲁卡因、可卡因和丁卡因。Rop,一种长效酰胺局麻药,是一种纯S对映体,具有较高的pKa和相对较低的脂质溶解度。
传统的局麻药制剂均为注射剂,但作为单一疗法仍有其局限性,例如相对较短的半衰期。这些药物提供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可在12-24 h内消失,而此时正是术后疼痛的高峰。为了从源头上抑制局部疼痛,在周围神经及其附近注射局部麻醉剂已成为治疗术后疼痛有用的辅助手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温敏凝胶及制备方法,通过水凝胶将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包裹制备成缓释植入剂,能够延长作用时间,在近红外(NIR)作用下,按需释放药物。
本发明提到的一种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方法,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所述的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合成中性磷脂和Egg PC、胆固醇、镇痛药物、光敏剂按摩尔比为(4.5-36):2:2:(0.01-0.09)的混合比例在1 mL乙醇中溶解,磁力搅拌条件下20-120 s内均匀注入到10mL 0.2 M pH为7.4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微粒自发形成,室温搅拌挥发溶剂30 min,获得脂质体溶液;
2)将浓度(w/v)为2%壳聚糖(CS)0.1M盐酸溶液、浓度(w/v)为55%β-甘油磷酸钠(β-GP)水溶液按体积比为(3-9):1的混合比例在冰浴条件下混合,搅拌30 min后,获得凝胶基质;
3)将浓度(w/v)为40%的脂质体溶液加入凝胶基质,均匀搅拌30min,即得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温敏凝胶。
本发明所述的包载局部镇痛药物的近红外响应脂质体温敏凝胶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镇痛药包括罗哌卡因(Rop)、布比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丁卡因及以上药物的盐;
所述合成中性磷脂包括1,2-二亚油酰基-sn-甘油-3磷酸胆碱(DLPC)、1,2-二硬脂酰基-sn-丙三基-3-磷酸胆碱胆固醇(DSPC)、1,2-二油酸甘油-3-磷脂酰胆碱(DOPC)和1-肉豆蔻酰基-2-硬脂酰基卵磷脂(MSP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40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自动杀菌的人车一体化门禁装置
- 下一篇:一种停车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