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电源开环霍尔组件产线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3177.1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1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夏吉萍;周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威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00 | 分类号: | G01R3/00;G01R15/20;G01R15/18;G01R3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科知维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70 | 代理人: | 杜依民 |
地址: | 215312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电源 开环 霍尔 组件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电源开环霍尔组件产线工艺,产线的工艺包括,外壳供料,激光打标,PCB供料,PCB装配,PCB焊接,激光调阻,UV涂覆,封盖供料,封盖装备,耐压绝缘测试,出厂性能测试,检验测试,测试下线,装箱、打包、贴标;产线工艺流程详细,步骤清晰,产线组装工艺完整并对施工标准进行执行标准把控,并包括出厂性能测试与出厂检验,保证成品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制造组装领域,尤其涉及双电源开环霍尔组件产线工艺。
背景技术
开环式霍尔电流传感器也称:直放式霍尔电流传感器、直检式霍尔电流传感器等,其工作特点为:原边电流(Ip)产生的磁通量集中于磁性回路,通过气隙中的霍尔器件感应到这些磁通量,从而进行测量,霍尔器件输出的信号准确反映了原边电流的输出情况,他的特点是:封装尺寸小,测量范围广,重量轻,低电源损耗,无插损,所以广泛应用在大流量电流测量的各个领域。
现阶段双电源开环霍尔组件的组装流程仍然存在产线工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产线流程中工艺步骤及执行标准不明确,没有完善的测试流程等诸多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双电源开环霍尔组件产线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双电源开环霍尔组件产线工艺,工艺步骤如下:
S1:外壳供料:由操作员A人工进行喂料,人工喂料间隔时间≥1小时,取料高度、物料拿取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将待加工外壳放置在具备静电耗散装置的待抓物料位置,并由供料器抓取供料,供料器静电吸附方式进行供料,供料过程动作轻柔,防止物料磕碰、掉落;
S2:激光打标:在外壳上进行激光打标,将包含产品型号、编号信息的二维码内容通过激光打标工位进行打标,激光打标工位穴位定位精度≤±0.05mm,激光打标机打印范围需满足≥80mm*80mm,打标过程中激光打标机不得移动,二维码尺寸设置为5mm*5mm或8mm*8mm或10mm*10mm;激光打标完成后,针对打标内容进行影像确认,扫码设备范围需满足≥80mm*80mm,可同时扫到载具中的产品,二维码需使用扫码抢进行读取识别,且该信息需与后续的物料、半成品信息、质量信息、加工信息等进行绑定以方便进行追溯;
S3:PCB供料:PCB部件采用标准料车换料和吸塑盘供料,料车换料≥1小时,取料高度、物料拿取布局符合人体工程学要求,将待吸取PCB部件放置在具备静电耗散装置的待抓吸取位置,并由吸塑盘吸取,另设置不合格品区域,经筛选将不合格的PCB部件流向不合格品NG线;
S4:PCB装配:将PCB部件与外壳装配,采用防静电材料的PCB吸塑盘将PCB部件吸取并放置在装配工位上与外壳对接并装配,装配工位穴位定位精度需≤±0.05mm;
S5:PCB焊接:将PCB部件与外壳焊接,自动焊接设备完成PCB部件与外壳的自动焊接动作并获得半成品,焊接前需先进行扫码确认,总控机获得产品信息及位置信息,焊接机械手在指定位置进行焊接,焊接前还需采用CCD影像确认焊接位置,并计算移动区域,保证焊接过程定位精确;焊接过程需烙铁先接触焊盘预热,焊锡丝随后对预热后的焊盘进行准确送锡,并对焊接过程温度和焊接时间实时监控;焊接设备最大功率200W,焊接定位精度≤±0.05mm,伺服模组精度≤±0.02mm,焊接温度380℃±5℃,焊接时间3到4S,通孔透锡量需达到75%;
S6:激光调阻:对半成品进行激光调阻,通过移栽机构将半成品搬运至对应激光调阻工位穴位中,由操作员B完成产品与设备端的电气连接,加工前先对半成品进行扫码获得并确认产品信息,使用激光调组仪对PCB工件待调部分的膜层气化切除以达到规定参数或阻值,并对阻值进行再确认,确认测试系统精度与预设值≤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威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威浩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3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