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脑横编针织机衬纬纱导纱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2218.5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47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育红;朱立夫;马希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针知运纺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5/56 | 分类号: | D04B15/56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 31272 | 代理人: | 林志豪 |
地址: | 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脑 针织机 纬纱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脑横编针织机衬纬纱导纱系统,涉及到电脑横编针织机辅助构件技术领域,包括支架、主动送纱装置、衬纬纱回弹装置、衬纬纱导纱装置和衬纬纱嘴,支架上设有主动送纱装置和衬纬纱回弹装置,主动送纱装置位于衬纬纱回弹装置的上侧,主动送纱装置与衬纬纱回弹装置之间设有衬纬纱导纱装置,支架的一侧设有衬纬纱嘴,主动送纱装置中的纱线依次穿过衬纬纱导纱装置和衬纬纱回弹装置后并进入衬纬纱嘴内。其可以使得纱线在移动的过程中的滑动摩擦变成滚动摩擦,减小了摩擦力;其次,也能够改变进纱方向,使衬纬纱在通过纱嘴前后有更小的弯折,是衬纬纱更平稳的导入,减少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电脑横编针织机辅助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电脑横编针织机衬纬纱导纱系统。
背景技术
电脑横编针织机自身配备了多个导纱送纱装置,编织时需将纱线从纱盘上直接引出至纱线预张力调整装置调整张力,出纱线预张力调整装置后再经送纱器进入夹纱装置,出夹纱装置后进入导纱装置,通过导纱装置中的挑簧以及导纱瓷圈导纱使纱线引入纱嘴等待机器编织。
上述导纱装置并非全面,但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导纱装置的导纱路径趋于相同。传统方式中衬纬纱在进行编织时同样需要经过上述导纱装置,需要经过多个弯折点,增加了衬纬纱增加了其衬纬纱与各个接触点的摩擦,在导入过程中容易产生衬纬纱忽松忽紧的情况,无法做到稳定的导纱,从而影响布面效果。摩擦力越大,会增加衬纬纱断裂的几率,当摩擦力足够的大,移动纱嘴所需要的力就相应变大进而会影响电脑横编针织机机头中销子的起落,从而影响整个编织系统。一般情况下衬纬纱线比编织的主纱线支数要大很多,一台机器中的多个配件(导纱装置中的导纱瓷环、纱嘴口径、夹纱孔等)参数是一定的,在满足主纱编织的情况下无法满足衬纬纱的导入。
当前行业中的机器也配有衬纬纱嘴,相比于普通纱嘴只是增大了纱嘴口的宽度。在衬纬纱从纱嘴口到衬入到织物这一动作中,衬纬纱经过了较大的弯折角度,对于抗弯模量大的衬纬纱在通过纱嘴口后会对衬纬纱本身造成较大的损伤,无法达到织物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脑横编针织机衬纬纱导纱系统,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脑横编针织机衬纬纱导纱系统,包括支架、主动送纱装置、衬纬纱回弹装置、衬纬纱导纱装置和衬纬纱嘴,所述支架上设有所述主动送纱装置和所述衬纬纱回弹装置,所述主动送纱装置位于所述衬纬纱回弹装置的上侧,所述主动送纱装置与所述衬纬纱回弹装置之间设有所述衬纬纱导纱装置,所述支架的一侧设有所述衬纬纱嘴,所述主动送纱装置中的纱线依次穿过所述衬纬纱导纱装置和所述衬纬纱回弹装置后并进入所述衬纬纱嘴内。
作为优选,所述主动送纱装置包括第一横杆、衬纬纱线轴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横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驱动机构和所述衬纬纱线轴,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衬纬纱线轴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轴、皮带、第二齿轮轴和马达电机,所述马达电机的输出轴上设有所述第二齿轮轴,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齿轮轴,所述第一齿轮轴与所述第二齿轮轴通过所述皮带连接,所述第一齿轮轴与所述衬纬纱线轴传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固定轴套和联轴器,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的上侧设有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端的下侧设有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上设有所述固定轴套,所述固定轴套内设有所述联轴器,所述联轴器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齿轮轴,另一端设有所述衬纬纱线轴,所述第二连杆上设有所述马达电机。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还包括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设于所述第一横杆的下侧,且所述第二横杆的两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衬纬纱导纱装置设于所述第二横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针知运纺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针知运纺织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2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