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软包电池测试夹具及其夹持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61990.5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45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江涛;刘明义;徐若晨;曹传钊;刘大为;曹曦;朱勇;李昊;裴杰;孙周婷;雷浩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1/04 | 分类号: | G01R1/04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 地址: | 102209 北京市昌平区北七***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测试 夹具 及其 夹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软包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测试夹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极耳夹持单元,两个极耳夹持单元均包括上夹持板、下夹持板、绝缘棒和紧固组件,绝缘棒连接在上夹持板上,两根绝缘棒的自由端铰接;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采用导电材料制成。还公开了夹持方法,将正极极耳用一个极耳夹持单元夹持,负极极耳用另一个极耳夹持单元夹持;将电池单体测试仪的电流端子套设在紧固组件上,用紧固组件将上夹持板、极耳和下夹持板紧固。两根绝缘棒的自由端铰接,可以防止正负极短路,同时可以调节角度大小,适用于不同大小的软包电池测试使用;此夹具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用于实验室单个软包电池测试使用十分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软包电池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测试夹具及其夹持方法。
背景技术
软包电池的充放电测试,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电池生产过程中电池化成和容量工序,需要进行充放电测试。第二种类型为实验室电池研发、检测等需要进行充放电测试。对于第一种类型的测试,属于产线批量生产测试,目前已经具备成熟的测试设备及测试夹具;而第二种实验室的充放电测试,需要配合单体电池充放电测试仪进行使用。因为大的电池单体容量较大,从几十Ah到几百Ah不等,单体电池测试仪的电流端子为了测试时连接牢固,设计成需要用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的结构。一般情况而言,对于方形电池,焊接的正极和负极都打孔方便和电池测试仪的电流端子进行螺栓和螺母的固定,而对于软包电池,其正负极耳因后续加工需要,不宜进行打孔,且正负极耳材质较软,打孔后会留下毛刺,影响连接效果。现在实验室用带有电流端子的电池单体测试仪,尚未考虑软包电池测试的需求,无法直接对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进行夹持,如果以这种电流端子在实验室进行软包的测试,则需要开发新的测试夹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包电池测试夹具及其夹持方法,解决了现有电池单体测试仪的电流端子无法对软包电池的正负极耳进行夹持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软包电池测试夹具,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极耳夹持单元,两个极耳夹持单元均包括上夹持板、下夹持板、绝缘棒和紧固组件,绝缘棒连接在上夹持板上,两根绝缘棒的自由端铰接;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采用导电材料制成;
使用时,正极极耳放置在一个极耳夹持单元的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间,负极极耳放置在另一个极耳夹持单元的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间,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通过紧固组件连接。
进一步,在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上开有螺孔,紧固组件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穿过螺孔后与螺母螺纹连接。
进一步,使用时,电池单体测试仪的电流端子套设在螺栓上,且与上夹持板接触。
进一步,电流端子与螺栓的顶端之间设有垫片。
进一步,两根绝缘棒的自由端均开有铰接孔,铰接孔中安装有转动轴。
进一步,绝缘棒与上夹持板铰接。
进一步,绝缘棒上表面连接有连接板,绝缘棒的固定端连接有转动板,转动板与连接板通过转动杆转动连接。
进一步,导电材料采用铝片。
进一步,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的边缘均镀有绝缘层。
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软包电池测试夹具对软包电池的夹持方法,,包括以下过程:
将正极极耳放置在一个极耳夹持单元的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间,负极极耳放置在另一个极耳夹持单元的上夹持板和下夹持板间;
将电池单体测试仪的电流端子套设在紧固组件上,用紧固组件将上夹持板、极耳和下夹持板紧固,启动电池单体测试仪开始测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19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