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惯性数据时频域特征提取的行人步长建模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960526.4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9072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2 |
| 发明(设计)人: | 王鹏宇;孙伟;李海军;蒋荣;裴玉锋;徐西京;苗宏胜;徐兴华;晏升辉;刘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G01C22/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7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惯性 数据 时频域 特征 提取 行人 步长 建模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惯性数据时频域特征提取的行人步长建模方法,首先采集非常规步态下的惯性数据,对不同步态的惯性数据进行分段;然后计算单步周期内的步频、加速度方差,构建时域线性步长模型;随后将单步周期内的三轴加速度矢量和信号进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计算变换后的加速度信号的标准差因子和四分位差因子,构建频域线性步长模型;最后利用加权方法融合时域线性步长模型和频域线性步长模型,得到融合步长模型。该方法通过对惯性数据时频域特征的提取、融合,提高多运动状态下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行人航位推算精度,解决现有步长建模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跑步、侧走、倒走等非常规步态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行人导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基于惯性数据时频域特征提取的行人步长建模方法。
背景技术
腰绑式行人导航系统将微惯性传感器固联于人体腰部,利用航位推算方法实现位置更新。传统的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行人导航方法在进行航位推算时,步长是利用加速度信号通过建模的方式得到,常规建模方法主要考虑正常行走步态,无法直接应用于跑步、侧走、倒走等非常规步态,因此需要一种适用于行走和非常规步态的行人步长建模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惯性数据时频域特征提取的行人步长建模方法,通过对惯性数据时频域特征的提取、融合,获得不同步态下的行人步长模型,提高多运动状态下基于惯性传感器的行人航位推算精度,解决现有步长建模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跑步、侧走、倒走等非常规步态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惯性数据时频域特征提取的行人步长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采集行走和非常规步态下的惯性数据,对不同步态的惯性数据进行分段;
计算单步周期内的步频、加速度方差,构建时域线性步长模型;
将单步周期内的三轴加速度矢量和信号进行分数阶傅里叶变换,计算变换后的加速度信号的标准差因子和四分位差因子,构建频域线性步长模型;
利用加权方法融合时域线性步长模型和频域线性步长模型,得到融合步长模型。
进一步地,所述非常规步态包括跑步、侧走、倒走。
进一步地,所述步频fstep和加速度方差υ计算方法如下
fstep=1/(ti-ti-1)
其中,ti-1和ti分别为第i步的开始和结束时间,at为t时刻垂向加速度输出,是第i步过程中垂向加速度均值,N为第i步中加速度采样数。
进一步地,所述时域线性步长模型为
其中,分别表示行走、跑步、侧走、倒走的时域步长模型,为预标定的模型参数。
进一步地,p阶傅里叶变换的计算方法如下
其中,x(t)为单步周期内加速度矢量和信号,Fp定义为分数阶傅里叶变换算子,α=pπ/2,Kp(u,t)为积分核函数,n为整数。
进一步地,所述傅里叶变换阶次p在0.2~0.5范围内。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差因子计算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05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