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面红线测量仪器顶紧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60292.3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63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徐慧敏;李俊忠;张赟;李浩然;敖志伟;谢勇雄;张广灿;刘双;程立民;方琴;陈武;程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15/00 | 分类号: | G01C15/00;B61K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陈彦朝 |
| 地址: | 100036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线 测量 仪器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面红线测量仪器顶紧装置,包括:支腿,支腿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从动轮,所述支腿上安装有轨面红线测量仪器,支腿中部下端通过顶紧轮连接组件与顶紧轮连接,主动轮、从动轮与钢轨顶部贴合,顶紧轮与钢轨侧壁贴合,顶紧轮与顶紧轮连接组件转动连接,顶紧轮与钢轨内侧贴紧实现顶紧,确保小车(轨面红线测量仪器顶紧装置)的精准定位,可以实现轨上任意点轨面红线的精准测量,测量方便、使用灵活、效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于铁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轨面红线测量仪器顶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在铁路日常管理当中为防止故障的发生,实现安全优质出行,铁路上大都采用红线来进行测量,铁路标准线又称红线,是标画在接触网支柱内缘或隧道、桥梁、站台边墙上,用来表示运行中钢轨顶面标准高度的红横线。目前国内外对轨面红线的测量标画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采用的传统方式,即利用一根水平的丁字尺,将丁字尺的一侧搭在钢轨上,另一侧靠在支柱上,既能测量出侧面限界距离,又能通过上下水平调整测量红线位置,遇到曲线时再用丁字尺搭在高轨上调水平后测量出丁字尺与低轨的距离(也叫超高),然后超高的1/2处延伸至支柱水平位置来确定红线位置。第二种方式是利用专业激光测量仪进行测量每到一根支柱将测量仪放在两根钢轨上,测量仪打出激光到支柱上,测量仪智能得出超高、侧面限界数据,在进行标画红线。这两种方法不仅人力消耗大同时数据测量误差较大。
随着轨道交通运输的货运量和客运量逐渐上升,铁路交通运营的维护与检修日益受到重视,这将对铁路轨面红线精准测量和定位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其中,作为轨道线路变更转换设备的道岔,在工务线路技术指标中,是对线路条件要求最高、最繁杂的关键环节,其可靠性是铁路运输运营维护过程的重要方向,在检测小车驶过道岔过程中由于其与钢轨不能紧密的贴合,则不能得到准确地检测数据。然而我国目前对于道岔处的检查主要依靠人工进行检测和测量,则在列车运行较为密集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实现钢轨上的精准定位,急需一款轨面红线测量顶紧装置来解决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面红线测量仪器顶紧装置,用以解决轨面红线测量仪器在钢轨上的定位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面红线测量仪器顶紧装置,包括:支腿,所述支腿上转动连接有主动轮、从动轮,所述支腿中部安装有激光传感器,所述支腿中部下端通过顶紧轮连接组件与顶紧轮连接,所述主动轮、从动轮与钢轨顶部贴合,所述顶紧轮与所述钢轨侧壁贴合,所述顶紧轮与所述顶紧轮连接组件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轨面红线测量仪器为激光传感器。
优选地,所述支腿左端前后壁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从动轮与所述支腿左端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支腿右端前后壁贯穿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主动轮与所述支腿右端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腿顶部与支架把固定连接,所述支腿右端后壁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贯穿所述支腿右端后壁与所述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腿底部两侧对称设有相同的所述顶紧轮连接组件,所述顶紧轮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支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开设有方形凹槽;
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支腿之间设有两组导柱,两组所述导柱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支腿固定连接,滑块贯穿所述导柱并与其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一安装板贴合,两组第一弹簧分别套接于两组所述导柱外壁,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滑块和所述支腿前端固定连接,按压板两端穿过所述方形凹槽分别与两端所述滑块侧壁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与顶紧轮固定块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顶紧轮固定块依次开设有3组容纳槽,三组第三转动杆依次贯穿所述顶紧轮固定块与所述容纳槽,所述顶紧轮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并与所述第三转动杆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未经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铁路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华东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02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