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匝道进出主线盾构隧道的连接节点及建造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59137.X | 申请日: | 2021-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51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姜弘;张嘉威;江洪;侯剑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9/06 | 分类号: | E21D9/06;E21D9/00;E21D9/14;E21D11/10;E21D11/14;E21D11/1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 地址: | 20001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匝道 进出 主线 盾构 隧道 连接 节点 建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匝道进出主线盾构隧道的连接节点及建造方法,包括连接区段,连接区段包括位于上方的主顶板、位于下方的主底板和位于两侧的主侧板;主顶板和主底板均为跨度约大于30m的弧形结构连接区段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第一箱体与主线盾构隧道连接;第二箱体与匝道盾构隧道和主线盾构隧道相连接;主顶板和主底板之间通过现浇的若干隔墙和现浇的若干隔板形成多层结构;建造时,先建造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然后,施工钢管管幕;开挖钢管管幕内土体并完成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之间匹配匝道盾构运行的内部结构后,最后实施连接洞口结构。本发明的应用能够减少大面积超深基坑开挖对管线、地面交通、房屋等环境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盾构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匝道进出主线盾构隧道的连接节点及建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长大地下道路匝道进出主线节点通常采用设置明挖工作井建造。从风险、效率等多方面考虑,现有技术的主要缺点如下:
1.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大,尤其在交通繁忙的城市中心区域,施作存在一定风险;
2.超深超大基坑需要施工支护结构、地基加固等施工工期较长;
3.需设置工作井,基坑深度深(30m及以上),平面规模大(约1800平),可能存在异型结构、承压水治理等难题,风险大。
4.匝道采用明挖法施工,深度25~1m范围,对周边管线、地面交通、房屋等影响较明显。
因此,如何避免超深基坑开挖对管线、地面交通、房屋等环境影响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匝道进出主线盾构隧道的连接节点及建造方法,实现的目的是避免超深基坑开挖对管线、地面交通、房屋等环境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匝道进出主线盾构隧道的连接节点,分别与匝道盾构隧道和主线盾构隧道连接;包括连接区段;
所述连接区段包括位于上方的主顶板、位于下方的主底板和位于两侧的主侧板;
所述主顶板和所述主底板均为跨度约大于30m的弧形结构
所述连接区段的两端分别包括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
所述第一箱体与所述主线盾构隧道连接;
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匝道盾构隧道和所述主线盾构隧道相连接;
所述主顶板和所述主底板之间通过现浇的若干隔墙和现浇的若干隔板形成多层结构;
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之间,位于所述主顶板、所述主底板和所述主侧板的内侧设有包括多根钢管的钢管管幕;所述钢管管幕围成一个沿所述连接区段的一端向另一端延伸的管结构;
所述钢管管幕预留有注浆管;
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主线盾构隧道连接的位置均设有连接洞口结构;
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匝道盾构隧道连接的位置设有连接洞口结构;
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与所述连接区段连接的位置均设有连接洞口结构。
优选的,所述钢管管幕的每一钢管均浇筑混凝土填充。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均包括顶板、底板和侧墙。
优选的,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内均设有分隔墙和隔板。
优选的,所述钢管管幕内设有钢架作为支撑。
本发明还提供匝道进出主线盾构隧道的连接节点的建造方法,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91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含水软物料固液分离方法
- 下一篇:一种EPP泡沫塑料包装箱成型制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