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汽车内饰的低气味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6884.8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7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龚梦晴;吴章柱;夏玉洁;曹春林;王江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3/02 | 分类号: | C08L53/02;C08L91/06;C08L83/04;C08L23/12;C08L23/14;C08K3/34;C08K3/26;C08K5/134;C08K5/526;C08K13/02;B60R1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孙钧荣 |
地址: | 242300 安徽省宣城市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 汽车 气味 塑性 弹性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汽车内饰的低气味热塑性弹性体,包括:氢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增塑体系、塑化增强树脂、稳定组分、填充体系、除味体系、防老体系、润滑体系、抗紫外线体系、着色体系。本发明利用氢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增塑体系、塑化增强树脂、稳定组分、填充体系、除味体系、防老体系、润滑体系、抗紫外线体系和着色体系,本发明按照一定比例制备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可以满足汽车内饰要求的低气味、低挥发、低雾化、外观性能优良以及禁用物质的要求,能长时间使用且不会有析出,有柔软的触感和高耐磨性,对人体和环境无毒无害的环保材料,可用于乘用车各类内饰热塑性弹性体零件的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弹性体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汽车内饰的低气味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热塑性弹性体既有塑料材料的热塑性加工便利性,可以注塑、挤出、吹塑、滚塑,又具有橡胶材料的弹性,且可重复利用,属于无毒环保类材料,便于自动化生产,制品有着舒适的手感,所以其制品可广泛地应用于运动器材,医疗器械,汽车内饰,工具和玩具等各个领域。
随着环保政策的推行,以热塑性弹性体代替传统橡胶的步伐随着愈来愈快。汽车主机厂对热塑性弹性体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性能要求外,还希望产品能够绿色环保不影响人体健康以便于提高其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颁布了《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GB/T27630-2011,因此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对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气味、VOC、雾化等指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实的情况是塑胶材料由于残留单体、加工助剂、增塑剂等小分子所导致的气味,或者材料本身所具有的某种特殊气味,使得其制成的产品气味大小、类型不一。传统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很难满足汽车内饰对气味的要求。
因此,发明一种适用汽车内饰的低气味热塑性弹性体及制备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问题,而提出一种汽车内饰用低气味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将苯乙烯类弹性体、稳定组分、填充体系、防老体系、润滑体系、抗紫外线体系、着色体系、塑化增强树脂按照一定比例加工制造出汽车内饰的低气味热塑性弹性体材料,得到的材料具有低气味,低挥发,不易变形,热塑性好,弹性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适用汽车内饰的低气味热塑性弹性体,包括以下重量份原料:氢化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50-200份、增塑体系20-300份、塑化增强树脂 10-200份、稳定组分0-180份、填充体系0-200份、除味体系0.5-2份、防老体系0.2-4份、润滑体系0.2-10份、抗紫外线体系0-4份、着色体系0-30份;
其中,除味体系为多孔铝硅混合物、蓖麻醇酸锌多孔颗粒、有机蒙脱土、金属氧化物、活性炭、多孔二氧化硅、多孔分子筛、活性沸石、麦饭石、多孔硅胶、香味遮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氢化苯乙烯基热塑性弹性体为苯乙烯 -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苯乙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共混物。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增塑体系为填充油,填充油闪点大于 130℃,在40℃的条件下,运动粘度大于5mm2/s。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填充油为石蜡油、环烷烃油、直链烷烃油、芳香烃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共混物,填充油闪点大于200℃,在40℃的条件下,运动粘度大于10mm2/s,填充油为石蜡油,其CA≤5,CN≤40, CP≥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68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