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紫外线的微生物菌剂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6059.8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6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华;张成省;吕佳静;刘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4;C12N11/08;C12N11/04;A01N63/22;A01N63/38;A01P3/00;C12R1/125;C12R1/885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266109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紫外线 微生物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紫外线的微生物菌剂及应用。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微胶囊和海洋棘孢木霉HG1;枯草芽孢杆菌微胶囊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保藏编号为CGMCCNo.2843;海洋棘孢木霉HG1,保藏编号为CGMCCNO.19276。本发明利用相容性好的丝素蛋白和多巴胺材料,通过微胶囊化制备枯草芽孢杆菌菌剂,改善了其抗紫外性能,与海洋棘孢木霉HG1进一步组合制备生物菌剂,提高了对植物病害的抑菌效果,制备的水分散粒剂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6.27%,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0.0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抗紫外线的微生物菌剂及应用。
背景技术
化学农药的使用虽然对保障农业生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长期使用,对环境生态也造成了影响,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害物的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降低,而且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农药残留也引起了重视。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同时要保障对农业生产的良好发展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环境友好、防治专一的微生物杀菌剂的应用是防治农业病虫害草害的重要途径。
枯草芽孢杆菌可以自身产生多种活性物质,对多种植物病害有良好的抑菌活性,而且生长速度快、营养需求简单、无致病性,用途广泛,是一种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的理想生防菌。虽然枯草芽孢杆菌应用广泛,但目前市场上的相关制剂产品存在贮存时间短、活性不高、防效差、对紫外线敏感等缺点。其中,改善枯草芽孢杆菌的抗逆性尤其是抗紫外线性能是其制剂研究的重要课题。
海洋棘孢木霉HG1作为防治植物病害最有效的生防因子,具有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孢子存活期长、对病原菌具有寄生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和土壤修复的重要功能。已有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海洋棘孢木霉HG1联合使用可以发挥两种不同菌剂的优势,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的自身代谢活性物质和海洋棘孢木霉HG1的占位优势等提高防治效果和微生态改善。
丝素蛋白作为蚕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低密度的结构蛋白、核心结构域无规则卷曲,使其强度坚韧。
多巴胺(Dopamine,DA)是一种生物神经递质,结构上有儿茶酚基与氨基,可以在固体表面自氧化聚合形成聚多巴胺涂层,聚多巴胺涂层上带有大量的酚羟基和氨基或亚胺基,增强了对大部分材料表面(尤其是光滑表面)的粘附性能,与细胞、蛋白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及生物相容性,因此多巴胺在材料表面改性、环境治理、药物传递、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抗紫外线的微生物菌剂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紫外线的微生物菌剂及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抗紫外线的微生物菌剂,包括枯草芽孢杆菌微胶囊和海洋棘孢木霉HG1;枯草芽孢杆菌微胶囊包括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43;海洋棘孢木霉HG1,保藏编号为CGMCC NO.19276;枯草芽孢杆菌微胶囊与海洋棘孢木霉HG1的质量比为4:1~9:1。
优选的:枯草芽孢杆菌微胶囊与海洋棘孢木霉HG1的质量比为9:1。
优选的:枯草芽孢杆菌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枯草芽孢杆菌和丝素蛋白加入到Tris/HCl缓冲溶液中,充分混合均匀,得到菌悬液;
2)将盐酸多巴胺加入到步骤(1)得到的菌悬液中,25~30℃条件下避光有氧搅拌一定时间,使盐酸多巴胺与丝素蛋白交联聚合成微胶囊;
3)离心分离微胶囊,用Tris/HCl缓冲溶液和去离子水洗涤冲洗干净,在60~70℃真空干燥24h,即得枯草芽孢杆菌的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未经青岛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60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