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粘性土层管幕顶进的反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5783.9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52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袁齐虎;杨仲杰;安刚建;王叶斌;袁正璞;王尹;杨新安;富巨烨;余坤;余松;李路恒;李赵翰青;马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11/08 | 分类号: | E21D11/08;E21D9/10;E21D11/15;E21D11/10;E21F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合创致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6127 | 代理人: | 刘素霞 |
地址: | 23001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粘性 土层 管幕顶进 反力墙 结构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粘性土层管幕顶进的反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反力墙包括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和隧道侧墙管幕反力墙;两个隧道侧墙管幕反力墙设置于工作井后侧墙的两侧,用于对侧墙管幕进行顶进,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设置于工作井的后侧墙处上沿,以对顶层管幕进行顶进,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设置于工作井的后侧墙处下沿,用于对底层管幕进行顶进;采用板桩式作为反力墙主体结构,施工安装方便、工程造价低,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由钢板桩和钢面板组成,隧道侧墙管幕反力墙由灌注桩和钢面板,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能保证结构在管幕顶进期间不被破坏,且能有效降低顶进反力作用下压缩回弹量,减小千斤顶有效冲程的损耗,提高顶进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下穿城市道路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粘性土层管幕顶进的反力墙结构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道路修建时,道路不可避免地会下穿重要建(构)筑物,为保证已有道路的正常交通和已有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常采用管幕法支护下穿隧道空间。管幕顶进时顶进千斤顶的反力通常由设置的反力墙提供,反力墙是顶进管道时为千斤顶提供反作用力的一种结构,有时也称为后座、后背或者后背墙等。常见的反力墙体有重力式后背、钢筋混凝土式后背和板桩式后背等。重力式后背施工方便,工程造价低,但常不能提供足够的反力;钢筋混凝土式后背可提供的顶力较重力式后背大,但其造价偏高,位置固定且需要空间大,实际工程中常将已修建完成的隧道衬砌作为反力结构,多用于大型箱涵的顶进;板桩式后背常由高强钢板组成,刚度大、施工简单、造价较低,可为管幕顶进提供足够的顶进反力。
在管幕顶进过程中,要求反力墙必须保持稳定,一旦反力墙遭到破坏,顶进工程就要暂停,甚至导致顶进轨迹偏差而无法纠偏控制。同时,针对一些地区粘性土地层未受到扰动时粘聚力较高、地基承载力较大(220KPa左右),板桩式反力墙如何稳定锚固在土体内,如何在钢管幕顶进时,确保反力墙不被破坏,以充分提高顶进效率,保证钢管幕顶进进度,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稳定的反力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粘性土层管幕顶进的反力墙结构,所述反力墙包括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和隧道侧墙管幕反力墙;
两个所述隧道侧墙管幕反力墙设置于工作井后侧墙的两侧,所述隧道侧墙管幕反力墙用于对侧墙管幕进行顶进,所述隧道侧墙管幕反力墙包括:
灌注桩,不少于两个所述灌注桩设置于工作井的原状土内,并沿工作井的后侧壁并列分布,以形成所述隧道侧墙管幕反力墙的主体;
钢面板,所述钢面板依据隧道侧墙管幕的顶进顺序依次设置在所述灌注桩上,所述钢面板设置于所述灌注桩对应管幕顶进方向的一侧,用于布置千斤顶;
所述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设置于工作井的后侧墙处上沿,所述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用于对顶层管幕进行顶进;或者,所述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设置于工作井的后侧墙处下沿,所述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用于对底层管幕进行顶进;
所述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包括:
钢板桩,所述钢板桩的下端锚固在工作井内的原状土内,多个所述钢板桩沿工作井的后侧壁并列分布,以形成所述隧道顶底板管幕反力墙的主体;
钢面板,所述钢面板设置于所述钢板桩对应管幕顶进方向的一侧,用于布置千斤顶。
如上所述的用于粘性土层管幕顶进的反力墙结构,优选,所述钢板桩的长度不小于6m,锚固于原状土内的深度不小于4m。
如上所述的用于粘性土层管幕顶进的反力墙结构,优选,所述灌注桩的埋深大于底层管幕的埋深4m,并随隧道侧墙管幕的顶进顺序逐次向下破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未经中铁四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57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