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及支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55237.5 | 申请日: | 2021-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9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 发明(设计)人: | 宋超;卢冠楠;宋冰;雷栋;何思元;金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陈宏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自***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抢险 支护 装置 方法 | ||
1.一种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框格梁结构(1),包括第一型钢地梁(11)、第二型钢地梁(12)和混凝土锚墩(13),所述第一型钢地梁(11)与所述第二型钢地梁(12)呈夹角设置,所述混凝土锚墩(13)设置于所述第一型钢地梁(11)与所述第二型钢地梁(12)的交叉处,所述第二型钢地梁(12)夹设于所述第一型钢地梁(11)和所述混凝土锚墩(13)之间;
预应力锚索结构(2),依次贯穿所述混凝土锚墩(13)、所述第二型钢地梁(12)和所述第一型钢地梁(11),并伸入边坡结构(100)中;
坡面喷锚结构(3),设置于所述第一型钢地梁(11)与所述第二型钢地梁(12)之间及四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型钢地梁(11)包括第一缀板(111)、第二缀板(112)、第一工字钢(113)和第二工字钢(114),所述第一缀板(111)和所述第二缀板(112)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工字钢(113)和所述第二工字钢(114)间隔设置且均夹设于所述第一缀板(111)和所述第二缀板(11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钢地梁(12)包括第三缀板(121)、第四缀板(122)、第三工字钢(123)和第四工字钢(124),所述第三缀板(121)和所述第四缀板(122)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工字钢(123)和所述第四工字钢(124)间隔设置且均夹设于所述第三缀板(121)和所述第四缀板(122)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坡面喷锚结构(3)包括第一次喷锚混凝土(31)、第二次喷锚混凝土(32)和钢筋网片(33),所述钢筋网片(33)夹设于所述第一次喷锚混凝土(31)和所述第二次喷锚混凝土(3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结构(2)包括钢套管(21)、注浆管(22)以及多个钢绞线(23),所述钢套管(21)依次贯穿所述混凝土锚墩(13)、所述第二型钢地梁(12)和所述第一型钢地梁(11),并伸入所述边坡结构(100)中,所述注浆管(22)伸入所述钢套管(21)内,多个所述钢绞线(23)沿周向设置于所述钢套管(21)和所述注浆管(2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结构(2)还包括紧缩环(24)和扩张环(25),每个所述钢绞线(23)均包括自由段和锚固段,所述紧缩环(24)套设于多个所述锚固段的外侧,多个所述锚固段套设于所述扩张环(25)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结构(2)还包括预应力锚头(26)和锚垫板(27),所述预应力锚头(26)设置于所述钢绞线(23)的端部,所述钢绞线(23)贯穿所述锚垫板(27),所述锚垫板(27)设置于所述混凝土锚墩(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结构(2)还包括锚头斜垫板(28),所述锚头斜垫板(28)设置于所述锚垫板(27)和所述第一型钢地梁(11)之间,并位于所述混凝土锚墩(13)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锚索结构(2)还包括封锚头(29),所述封锚头(29)设置于所述锚头斜垫板(28)上,所述预应力锚头(26)设置于所述封锚头(29)内。
10.一种边坡抢险支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边坡抢险支护装置进行支护,包括以下步骤:
S1、对灾害发生坡面进行刷坡减载,以使坡面平整;
S2、在后场加工完成框格梁结构(1)和预应力锚索结构(2);
S3、现场搭设脚手架平台,采用钻机钻孔,钢套管(21)跟进穿过坡面破碎段,待锚索孔施工完毕后,安装预应力锚索结构(2),同时进行锚索管道压浆处理;
S4、对坡面整体完成第一次喷锚混凝土(31)的施工,其后安装钢筋网片(33),再完成第二次喷锚混凝土(32)的施工;
S5、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先行安装第一型钢地梁(11),其后安装第二型钢地梁(12),第二型钢地梁(12)与第一型钢地梁(11)采用焊接连接,同时在锚索孔位置焊接锚头斜垫板(28),再安装锚垫板(27)和预应力锚头(26);
S6、在锚索张拉位置施工混凝土锚墩(13),同时在第一型钢地梁(11)、第二型钢地梁(12)与坡面的空隙处塞喷混凝土;
S7、根据设计力值张拉预应力锚索结构(2)并完成封锚头(29)的施工;
S8、在第一型钢地梁(11)和第二型钢地梁(12)的两侧分别支立模板,进行包边混凝土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交路桥华东工程有限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523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储能系统
- 下一篇:一种灌装系统及灌装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