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指纹识别装置和笔记本电脑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5160.1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917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作鹏;郭超;程雷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龙双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刘婵;孙涛 |
地址: | 518045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纹识别 装置 笔记本电脑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笔记本电脑,该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按压板和/或触控条所在区域的玻璃板下方,玻璃板的第一区域用于接收用户手指的按压,且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透光层,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二透光层,其中,第一透光层用于透过红外光并阻挡可见光,第二透光层用于透过可见光,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光源,用于发射可见光信号,其透过第二透光层被用户接收,以提示用户手指对第一区域进行按压;第二光源,用于对用户手指发射红外光信号;指纹芯片,用于接收红外光信号透过第一透光层并经过用户手指后返回的指纹红外光信号以进行指纹识别。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安全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学指纹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笔记本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发展,尤其是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如何提升移动设备的用户体验以及移动设备的整体性能,是行业内持续关注的问题。
目前,笔记本电脑(laptop computer)作为一种主流的移动设备,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其安全性能的相关设计十分重要,且会直接影响到用户对于笔记本电脑产品的用户体验以及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日后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安全性能,是一项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指纹识别装置和笔记本电脑,能够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安全性能。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指纹识别装置,用于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按压板和/或触控条所在区域的玻璃板下方,玻璃板的第一区域用于接收用户手指的按压,且第一区域设置有第一透光层,第一区域外围的第二区域设置有第二透光层,其中,第一透光层用于透过红外光并阻挡可见光,第二透光层用于透过可见光,指纹识别装置包括:第一光源,设置于第一区域的斜下方,用于发射可见光信号,可见光信号透过第二透光层被用户接收,以提示用户手指对第一区域进行按压;第二光源,设置于第一区域的斜下方,用于对按压于第一区域处的用户手指发射红外光信号;指纹芯片,设置于第一区域的下方,用于接收红外光信号透过第一透光层并经过用户手指后返回的指纹红外光信号以进行指纹识别。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按压板和/或触控条所在区域的玻璃板下方的指纹识别装置,其利用光学指纹成像原理进行指纹成像以进行指纹识别,可提高笔记本电脑的安全性能。进一步地,在玻璃板中,对应于指纹芯片的第一区域设置第一透光层,该第一透光层可阻挡可见光,从而防止用户透过玻璃板观察到下方的指纹识别装置,与此同时,第一透光层可通过红外光,使得红外光能够到达用户手指以作为指纹识别的光信号,因此,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兼顾笔记本电脑的安全性能的同时,解决笔记本电脑中玻璃板下指纹识别装置的外观问题,提升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体验。另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透光层所在的第一区域外围还设置有第二透光层,该第二透光层用于透过可见光,以向用户提示第一区域的所在位置,引导用户手指按压于第一区域,因此,对应设置于第一区域下方的指纹芯片可以接收光强较强、质量较高的指纹光信号,在兼顾指纹识别性能的同时,用户可快速找到笔记本电脑的指纹识别区域,进一步提升用户对笔记本电脑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光源还用于对按压于第一区域处的用户手指发射可见光信号;指纹芯片还用于接收可见光信号透过第二透光层并经过用户手指后返回的指纹可见光信号,指纹可见光信号和/或指纹红外光信号用于进行用户的生物特征信息检测。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指纹芯片用于接收指纹红外光信号以形成一帧指纹图像,一帧指纹图像用于判断用户手指按压是否有效;在用户手指按压有效时,指纹芯片用于持续接收指纹红外光信号以形成多帧指纹图像,多帧指纹图像用于进行指纹识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51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