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4718.4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75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王俞岑;何世强;朱国宁;王涛;张光文;骆礼秀;王龙泉;宋红波;文峰;严慧;李婷;安静;刘静;陈瑞芳;贺虎;李华;陈万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俞岑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A01G13/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25 | 代理人: | 田江飞 |
地址: | 558000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观赏 型野鸦椿 培植 抚育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1)选择温暖湿润、背阴、土壤深厚且水分充足的山坡下部或山洼地带;(2)采用挖明穴的方式进行整地;(3)选择两年生野鸦椿幼苗进行栽植;(4)每年抚育3次,首次安排在4‑5月进行,第2次抚育安排在7‑8月进行,第3次抚育安排在10‑11月杂草草籽成熟以前进行,三次抚育以扩穴、扶苗和培土为主,并结合扩穴进行施肥;定植2年后,对幼苗进行修剪造形,春秋季节,疏剪过密枝、交叉枝、徒长枝和病虫危害枝;(5)在抚育阶段,每20‑40天对幼苗喷雾一次农药;(6)抚育4年后,将树形树株良好的苗木移栽至观赏树种栽植区域即可。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苗木成活率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特别是一种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Dippel)别名鸡眼睛、酒药花、山海椒;是省沽油科野鸦椿属植物,落叶小乔木或灌木。野鸦椿树姿优美,圆锥花序花多而密,特别是八九月份果实成熟时,紫红色形似鸡肫的果实挂满一树,微微张开,露出一两个乌黑发亮的种子,极具观赏特色。而且其叶色经霜变红,也可作为优良的彩色叶观赏植物,丰富夏、秋季观赏植物种类,增加景观效果,是公路、铁路、小区、公园、道路、广场、街道、庭院等绿化使用的理想彩叶树种,值得大力推广。
目前,野鸦椿多处于野生状态,在自然界中多呈零星的分布,没有大规模的人工种植面积,自然群落面积小且密度小,生长环境差,人为破坏严重,严重制约了野鸦椿的发展。因此,合理开发利用野鸦椿植物资源,扩大栽培,必将带来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
现目前对野鸦椿的研究各方面均见报道,以对圆齿野鸦椿及福建野鸦椿的研究最多。但其中主要是针对野鸦椿的繁殖技术、播种育苗技术、生理生化、化学成分及药用价值进行研究,然而对其栽培环境选择、栽植适宜密度和栽植后管理(施肥、修枝整形等)的系统性和配套的栽培技术研究缺鲜见报道,而栽培环境选择、栽植适宜密度和栽植后管理(施肥、修枝整形等)是影响野鸦椿栽培成活率的关键。因此,对野鸦椿的栽培环境选择、栽植适宜密度和栽植后管理(施肥、修枝整形等)进行系统的研究,获得最佳的栽培条件,对于野鸦椿的人工大面积种植和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苗木成活率高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选择温暖湿润、背阴、土壤深厚且水分充足的山坡下部或山洼地带;
(2)整地:采用挖明穴的方式进行整地;
(3)栽植:选择两年生野鸦椿幼苗进行栽植;
(4)抚育:每年抚育3次,首次安排在4-5月进行,第2次抚育安排在7-8月进行,第3次抚育安排在10-11月杂草草籽成熟以前进行,三次抚育以扩穴、扶苗和培土为主,并结合扩穴进行施肥;定植2年后,对幼苗进行修剪造形,春秋季节,疏剪过密枝、交叉枝、徒长枝和病虫危害枝;
(5)病虫害防治:在抚育阶段,每20-40天对幼苗喷雾一次农药;
(6)移栽:抚育4年后,将树形树株良好的苗木移栽至观赏树种栽植区域即可。
前述的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步骤(2)所述明穴规格为50cm*50cm*40cm。
前述的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步骤(2)所述明穴间距控制在2.0m*1.7-2.0m。
前述的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步骤(3)所述栽植的密度为2505-2940株/hm2。
前述的观赏型野鸦椿培植及抚育管理方法,步骤(4)所述施肥为施用复合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俞岑,未经王俞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471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