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型材冶炼炉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3620.7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林;胡云垒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林 |
主分类号: | F27B14/00 | 分类号: | F27B14/00;F27B14/08;F27B14/12;F27B14/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400 江苏省南通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型材 冶炼 | ||
本发明属于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铝型材冶炼炉,包括炉体、炉盖、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所述炉体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炉体侧壁靠近顶端位置均布有进料口;所述炉盖设置在炉体顶端;通过设置第一加热室、第二加热室、进料口和引料板,使得炉体内的物料内外均匀全面的受热,解决了传统冶炼炉工作时中间部分的物料因堆积厚度过大受热不及时,总是后熔化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设置电机转轴和凸块,使得外部向炉体内添加物料的同时,电机转轴带动炉盖转动最终带动第二加热室转动,进而使第二加热室侧壁外表面及凸块在转动过程中打散卡住的物料,保证物料能顺利滚落到炉体底端上表面,进一步提高了本发明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炼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铝型材冶炼炉。
背景技术
以铝为基添加一定量其他合金化元素的合金,是轻金属材料之一。铝合金有较高的强度,并且比强度接近高合金钢,比刚度超过钢,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塑性加工性能,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耐蚀性和可焊性,可作结构材料使用,在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建筑、机电、轻化和日用品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焊接结构件的需求日益增多,在生产铝时需要用到冶炼炉对铝矿石进行冶炼,而传统铝型材冶炼炉工作时,需要将物料全部加入到炉体内部,外层物料融化后,内层物料才融化,导致生产效率低。
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项专利关于一种铝型材冶炼炉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19102209067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铝型材冶炼炉,包括熔炉和燃烧室,所述熔炉一侧固连有加料通道,所述加料通道顶部连接有储料通道,所述加料通道内壁固连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一端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右侧顶部固连有顶板,所述移动板右侧面开设有T型通道;此发明通过设置储料通道、加料通道、喷气通道、连通管和移动板,通过将燃烧室中的热气体导入到加料通道中使移动板推动物料进入熔炉中,再推动物料的过程中,通过热气体对物料进行预加热,同时移动板被推动一次,储料通道的物料下落一次,实现了自动补料、间隔下料和对原料预加热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熔炼的效率和工人的安全性;但是上述专利仍存在缺陷,该发明中燃烧室设置在冶炼炉以下,燃烧室只与冶炼炉底端接触,物料不能很好的均匀受热,降低了冶炼炉的工作效率,使得该技术方案受到限制。
鉴于此,本发明通过提出了一种铝型材冶炼炉,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的铝型材冶炼炉在冶炼时因受热不均外层物料融化后,内层物料才融化,导致生产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型材冶炼炉。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铝型材冶炼炉,包括炉体、炉盖、第一加热室和第二加热室;所述炉体侧壁倾斜设置,所述炉体侧壁靠近顶端位置均布有进料口;所述炉盖设置在炉体顶端;所述炉盖下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连接块,且所述连接块下表面与进料口底端平行;所述第一加热室设置在炉体侧壁和底端外表面位置,且所述第一加热室与炉体形状相配合接触;所述进料口位置高于第一加热室顶端上表面;所述第二加热室固定安装在连接块下表面,且所述第二加热室底端下表面靠近炉体内部中间位置。
工作时,物料从炉体侧壁上的进料口被输送入炉体内部,由于炉体侧壁倾斜,物料从进料口开始沿炉体侧壁向下滚落,在重力影响下一直滚动到靠近炉体底端上表面中心的位置;继续添加物料,炉体底端上表面与第二加热室底端下表面间的空间被物料逐渐填满,随后物料将在炉体侧壁内表面与第二加热室侧壁外表面间的空间中堆积;当物料堆积到靠近进料口底端附近时停止进料,由于第一加热室在外部包裹炉体侧壁外表面和底端外表面,即从外到内传热给物料,第二加热室在炉体内部被物料包裹,即从内到外传热给物料,使得炉体内部的物料均匀全面的受热,加快了物料熔融的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炉体内部的第二加热室占据了传统冶炼炉中此位置处的堆积的物料,解决了物料内靠近炉体侧壁的部分已经先受热熔化,但中间的部分因堆积厚度过大受热不及时,总是后变成熔融状态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林,未经张国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36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