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全氟戊烷的激光响应型分子探针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3079.X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68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陈世桢;丘茂松;王瑞芳;孙献平;周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49/18 | 分类号: | A61K49/18;A61K49/10;A61K49/12;A61K49/14;B82Y5/00;B82Y15/00;B82Y40/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董路 |
地址: | 430071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戊烷 激光 响应 分子 探针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全氟戊烷的激光响应型分子探针的应用,该分子探针同时用于19F和129Xe双核MRI探测,利用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分子探针能够被动靶向肿瘤区域,用于肺癌的探测,而且在激光照射下,全氟戊烷发生相变,最终导致19F和129Xe MRI信号消失,从而实现激光响应的19F和129Xe MRI信号从“打开”转变为“关闭”状态,能够确证磁共振信号来源于分子探针,避免出现假阳性信号的出现,提高诊断的精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全氟戊烷的激光响应型分子探针的应用。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肿瘤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具有高空间分辨率,无电离辐射的特点,软组织成像对比度良好。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磁共振成像是基于水质子的成像,一方面受到正常组织背景信号的干扰,另一方面受到质子灵敏度较低的问题。此外,质子的造影剂分为T1和T2造影剂。T2造影剂一般为铁基的纳米材料,为负性造影,容易被体内内源性的铁或者血块之类的干扰物导致误判。T1造影剂主流是钆基造影剂,美国FDA已经发出警告,钆基造影剂容易引发肾源性系统纤维化,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更加严重。基于此,开发无生物背景信号、且具有高灵敏度的分子探针对于肿瘤的诊断意义深远。
19F的核自旋为1/2,天然丰度为100%,在19F MRI过程中无需对19F同位素进行富集。19F最大的优点是无背景信号干扰,因人体或其他动物体内仅在牙齿和骨骼中存在微量的19F(低于10-6M),固体的存在形式导致19F的横向弛豫时间很短,在磁共振信号检测过程中信号衰减过快,传统的核磁共振检测方法难以检测得到。129Xe是一种无毒无害的惰性气体,天然丰度为26.44%,自旋量子数I=1/2,相比可用于NMR研究的同位素核131Xe具有更高的磁旋比,灵敏度更高,弛豫时间更长,更适合用于磁共振造影剂的研究,且经过激光超极化后的129Xe展现出超高的灵敏度。此外,结合化学交换饱和转移(Chemical ExchangeSaturation Transfer,CEST)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129Xe磁共振的灵敏度4~5个量级。
目前少有文献报道19F/129Xe双核MRI探针(ACS Appl.Bio Mater,2019,2,27-32),整合19F和129Xe两者的优点,再结合CEST技术,发展智能响应型的19F/129Xe双核MRI探针,一方面能够获得肿瘤部位更丰富的信息,从更多的层面确证肿瘤的存在,另一方面能够进一步确定探针分子靶向肿瘤区域,提高诊断的精确度,对于肿瘤的早期、精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全氟戊烷的激光响应型分子探的应用,该分子探针同时用于19F和129Xe双核MRI探测,利用实体瘤的高通透性和滞留效应,分子探针能够被动靶向肿瘤区域,用于肺癌的探测,而且在激光照射下,全氟戊烷发生相变,最终导致19F和129Xe MRI信号消失,从而实现激光响应的19F和129Xe MRI信号从“打开”转变为“关闭”状态,能够确证磁共振信号来源于分子探针,避免出现假阳性信号的出现,提高诊断的精确度。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307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