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53019.8 | 申请日: | 2021-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2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彩燕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02 | 分类号: | 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22;C22C38/24;C22C38/26;C22C38/28;C21D8/02;C22C3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用材 料及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成分:0.04≤C≤0.09,0.015≤P≤0.025,0.007≤S≤0.009,0.03≤Al≤0.045,0.18≤Mo≤0.21,0.025≤Nb≤0.045,0.02≤V≤0.035,0.009≤Ti≤0.012,0.002≤N≤0.004,0.6≤Mn≤1.1,0.25≤Si≤0.35,0.3≤Cr≤0.6,其余为Fe。制备包括将配料好的合金元素采用真空冶炼,浇铸得到成钢坯,然后将钢坯加热到1100~1160℃进行保温1.5~3h,然后在该温度下进行一次轧制,然后以降温速率为2~3℃/s降温至825~830℃,并在该温度保温2~3h后进行二次轧制,得到厚度为10~15mm厚的合金板;然后将金属板放置在加热炉中,进行两阶段热处理得到建筑用材料。本发明建筑用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板具有强度高、抗震性能好和施工快速等优点,是良好的建筑用材料,目前的大型建筑和高层建筑大多为钢结构建筑,但是普通的建筑用钢材在受热时其强度和承载能力都会迅速降低,使用这种钢材的钢结构建筑一旦遭遇火灾,钢结构受热强度降低而极易造成建筑物倒塌等恶性火灾事故的发生。为了增强钢材的防火性能,现有的方法是在钢材表面喷涂耐火涂层,耐火涂层的厚度较后,不仅增加了钢结构的重量,而且增加了建筑成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较厚的耐火涂层易发生龟裂剥落,进而影响钢结构的防火性能。提高钢材本身的耐火性能,才能有效满足钢结构建筑的防火安全性能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材料,按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成分:0.04≤C≤0.09,0.015≤P≤0.025,0.007≤S≤0.009,0.03≤Al≤0.045,0.18≤Mo≤0.21,0.025≤Nb≤0.045,0.02≤V≤0.035,0.009≤Ti≤0.012,0.002≤N≤0.004,0.6≤Mn≤1.1,0.25≤Si≤0.35,0.3≤Cr≤0.6,其余为Fe。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用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配料好的合金元素采用真空冶炼,浇铸得到成钢坯,然后将钢坯加热到1100~1160℃进行保温1.5~3h,然后在该温度下进行一次轧制,然后以降温速率为2~3℃/s降温至825~830℃,并在该温度保温2~3h后进行二次轧制,得到厚度为10~15mm厚的合金板。
S2:然后将金属板放置在加热炉中,进行两阶段热处理:
S2-1:将温度升至955~980℃,在该温度下保温30~45min,然后随炉冷却至750~760℃保温45~60min,随炉冷却至550℃,备用。
S2-2:将步骤S2-1中的金属板在500~530℃的亚硝酸盐浴中进行等温热处理,保温45~60min后,出炉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
作为优选方案,上述步骤S2-1所述的降温速率为1~1.5℃/min。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Mo元素是建筑用钢材中必需元素,但是由于其是一种贵金属元素,易造成成本高,本发明中,采用低Mo元素,采用Nb、V、Ti三种金属元素来保证该建筑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同时两阶段热处理工艺,提高建筑用钢材中贝氏体组织发生相变作用,进而提高建筑用材料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建筑用金属材料的显微组织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作具体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彩燕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彩燕建筑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301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