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滚流测试工装与一种滚流测试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1837.4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58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成;吕顺;李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4 | 分类号: | G01M15/04;G01M15/02;G01M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颖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试 工装 设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滚流测试工装与一种滚流测试设备,其中,滚流测试工装包括测试台、筒状的模拟缸套和辅助套筒,模拟缸套的上端开口与测试台的安装口对接,辅助套筒的上端开口与测试台的下侧表面密封相接,辅助套筒套设在模拟缸套的外侧并且与模拟缸套之间预留间隙,模拟缸套的内侧设置有滚流测试部件并且在筒壁设有通气孔,辅助套筒的内侧设有位于模拟缸套的下方的可升降的增强板,增强板能够封堵模拟缸套的下端开口并且其外周边缘与辅助套筒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本发明通过在模拟缸套上设置通气孔并在外侧套设辅助套筒,同时在辅助套筒中增设滚流增强部件,可以实现对滚流强度较低的气缸盖气道进行滚流测试,提高测试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滚流测试工装与一种滚流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内燃机缸内气流的组织对于混合气的形成和缸内燃烧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同时,缸内燃烧质量深刻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等指标,良好的气流组织对于提高燃烧速率,提升缸内空气与未燃燃料的混合具有重要作用。在气体机和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中,引入一定强度的滚流对于提高缸内火焰传播速率,抑制燃烧循环变动具有重要意义。滚流在压缩的过程中动量衰减较少,可以保留至压缩行程的末期,并且随着压缩行程的进行,大尺度滚流将破碎成许多小尺度的湍流,使湍流强度和湍动能增加,有利于改善缸内燃烧,提高发动机性能。
如图1所示,现有的滚流测试装置通常包括气流通道试验台010(用于承载待测气缸盖01或芯盒,并与气道对接)、稳压筒03、流量计07、稳压箱08、风机09、压力传感器06和采集仪05、计算机04等,气流通道试验台010内的蜂窝体测试装置02用于检测待测气缸盖01的进气道产生的滚流比,滚流示意011如图2所示。
目前,滚流测试方法和装置主要针对类似乘用车的滚流气道,其滚流强度在测试过程中能够轻易地由滚流测试装置探测到,而在柴油机基础上设计开发的燃气发动机的滚流强度往往无法达到乘用车的水平,这就导致现有的滚流测试技术方案无法准确捕捉滚流并实现有效的测试。
因此,如何更加准确地对滚流强度较低的气缸盖气道进行滚流测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流测试工装与一种滚流测试设备,该滚流测试工装可以实现对滚流强度较低的气缸盖气道进行滚流测试,提高测试准确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滚流测试工装,包括测试台、筒状的模拟缸套和辅助套筒,所述测试台设有安装口,所述模拟缸套的上端开口与所述安装口对接,所述辅助套筒的上端开口与所述测试台的下侧表面密封相接,所述辅助套筒套设在所述模拟缸套的外侧并且与所述模拟缸套之间预留间隙,所述辅助套筒的下端开口低于所述模拟缸套的下端开口,所述模拟缸套的内侧设置有滚流测试部件,所述模拟缸套的筒壁设有与所述滚流测试部件对应的通气孔,所述辅助套筒的内侧设有位于所述模拟缸套的下方的滚流增强部件,所述滚流增强部件包括沿所述模拟缸套的轴向滑动布置于所述模拟缸套的下方的增强板,所述增强板能够封堵所述模拟缸套的下端开口,并且所述增强板的外周边缘与所述辅助套筒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地,所述增强板为圆形板,所述模拟缸套的下端开口为圆形口。
优选地,所述增强板的直径大于所述模拟缸套的下端开口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模拟缸套的下端开口的端面与所述模拟缸套的轴向垂直,所述增强板的板面与所述模拟缸套的轴向垂直。
优选地,所述增强板与所述模拟缸套同轴布置,所述辅助套筒与所述模拟缸套同轴布置。
优选地,所述滚流增强部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增强板的下方的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
优选地,所述通气孔均匀分布于所述模拟缸套的周向侧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18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